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论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珍 《求实》2007,40(5):53-58
“道德滑坡”和“法律纸面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及其症结,而解决这一难题及其症结的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确立,因为公民意识的普遍确立并获得意识形态性,不仅是新时期伦理秩序和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也是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且迫切需要解答的时代命题,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从表面上看,这二者之间似乎并无必然联系,但是如果把它们同时放在21世纪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即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必须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完成.……  相似文献   
3.
宪政:法治与政治文明的最佳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珍  宋哲声 《求实》2004,4(12):83-87
法治与政治文明存在着密切联系 ,因为法治与政治文明一样具有文明的属性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 ,必须实现法治与政治文明的最佳契合 ,即实行宪法政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法律信仰与大学法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律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洁珍  陈淑文  伍忠 《党史文苑》2004,(10):106-110
文章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精神问题,如心理脆弱、道德缺失、缺乏理想信念等,所以"两课"应对大学生进行精神教育,在"两课"树立精神教育价值理念,让大学生通过学习"两课",学会生活,学会追求高尚,学会自我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体现出其自身特点,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客观成因和主观成因。针对这些主客观成因,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找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1]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8.
宪法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宪法必须保持稳定,而宪法能否保持稳定,取决于宪法内容是否完备、科学和正确。这就 要求宪法必须与时俱进,因此,修改宪法是必要的,但必须体现稳定性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律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是和谐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两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和谐社会道德精神与法治精神的融合有其规范基础和现实基础,实现道德精神与法治精神融合的途径是多元的,但最主要和首要的是要实现公民社会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的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