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存在,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得大学生们彼此的认同不是基于物质利益关系上的认同,而是一种抽象的文化和心理的认同,这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和共同的知识学习模式一致性上,这种认同由于没有明确的现实的具体的物质利益基础,因而是模糊的,不稳定的;但它在一定的条件可以被强化,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其次,大学生就其概念的内涵来说是一个历史的时间概念,但作为个体的人来讲,只有四年短暂时间从属于这个群体,而且它不是经济利益集团,也不具备完整的社会集团特性(完整的社会集团必须具备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心理归属几个方面),每个大学生都有未来利益集团所归属的多元指向性,因此在一个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利益集团不断分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文化认同日益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冲击,从而使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一种松散、不稳固的平面联系结构。第三,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对毕业生的统分统配过渡到国家不包分配,由大学生自谋职业的分配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注意。作为这项教改内容直接承担者的大学生们,对于这项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和一生前途的改革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我们在北京13所高校中作了调查。通过对146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基本上能够勾勒出大学生对分配制度改革的态度以及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们的态度差异。一、近一半的大学生同意和支持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数年调查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念演变的特征、原因进行具体列论和总体评价。作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矛盾的、冲突的和多元的;其基本框架是: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取向的世俗功利化;相对主义与多元目标、手段;价值评价由二分法转向模糊多元标准。社会的人口基础、历史原因、经济结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总体性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