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地区间联系愈发密切,传统的行政区划界限逐渐被打破,公共事务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与无界化,大量区域性公共问题出现,跨域治理作为新的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研究跨域治理中政府的动机、机制及行为对于有效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意义重大。广佛同城化作为我国城市间合作的先行者,在两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了跨域治理的大量实践探讨。以广佛地铁建设与跨界水污染治理为例,通过执行动力、协调难度与作用机制等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解释跨域治理效果背后的机理与原因,可以发现议题属性是影响跨域治理效果的基础前提;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动机诉求导致执行动力强弱程度的差异,影响跨域治理的正式达成与治理进程;政府主体的结构复杂程度与职责分工清晰程度决定治理协调难度;跨域治理中政府主体的行为策略内含政府间的权力作用机制,纵向-横向权力作用机制的强弱程度影响跨域治理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行政区兼并目前已成为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类型。尽管在官方话语中行政区兼并属于多方共赢的策略,但学界对其真实效果的评价并不一致。基于A市撤市设区的案例研究可发现,行政区兼并对于被兼并地区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并不明显,且在宏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受既有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影响形成了难以精确识别的模糊绩效,而行政区兼并中行政建制的名实分离以及行政权力与行政建制的分离,又共同导致政府组织在行政区兼并中表现出逆区域一体化而动的制度黏性。这进一步削弱了行政区兼并对地方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在更为广阔的制度层面上重构着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经历了广泛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对于城市本身、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具有三大逻辑,即权力导向的政治逻辑,经济导向的发展逻辑以及公共服务导向的治理逻辑,主要体现为以县改市为代表的城市增设、以撤县设区为代表的城市扩张和以市管县与省直管县为代表的市县隶属关系调整等策略,且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学界对此议题尚未形成足够的关注与系统的研究,未来相关研究应更加注重分析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适用条件、更为精细地界定其内涵、更加全面地评估其效果以及更多地关注政府等多元主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宇泽  叶林 《行政论坛》2023,(1):61-68+2
近年来,尺度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城市治理议题包括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之中。基于对尺度概念的多重本体论认识,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尺度重构同时存在作为规则、实践与理念的三维面向。不同维度的尺度重构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其中的复杂互动对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进程和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在此框架下从微观层面剖析尺度重构不同维度的表征及其差异,并对其中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深化对行政区划调整运作逻辑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尺度重构理论体系,推动其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