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从陕西实情出发,指出加速陕西城镇化势在必行,提出了陕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目标,陕西大、中、小城镇的发展方针、产业指向、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及建议,旨在加速陕西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优势产品产业与经济增长点优势产品产业,是根据进出口(省)贸易确定的,单位生产成本加流动费用(包括至消费地的运费)低于他地同类商品的是绝对优势产业,相对低于本地其它出口商品的是相对优势产业。经济增长点,是根据经济发展量的内在联系确定的,一定期间内GDP净增加额贡献率高的产业是主要增长点,贡献率低的则是次要增长点。优势产品产业,一般会以1比1、1比2以致更高的比例带动相关产业、基础产业的发展。据此,主要优势产品产业是支柱产业,是基本增长点。但有些非优势产品产业贡献率也较高,也是主要增长点。影响诸产业…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最近的重要讲话,在全国上下引起巨大的反响.各地已经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地处内陆的陕西,由于客观发展条件的限制,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经济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一方面使全省普遍出现了紧迫感、危机感,激发起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急起直追、不甘落后的改革开放热情,另一方面,又使一些同志产生了“望尘莫及”、怨天尤人的消极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4.
一、陕西社会经济战略目标根据我省自然、经济、社会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内部外部条件,初步设想:到本世纪末,陕西经济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力争有所缩少,不再扩大;2000年前后,力争使这种差距缩小到15%左右;2050年前后,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即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明确了今后50年内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和措施.据此,"十五"期间,陕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以工业化为长远目标,重点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改组、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同时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信息化为关键,带动、引导、统率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实现产业升级;以模仿创新为途径实现产品创新;以人为本,把不断解决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作为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区域的发展”。这对消除“陕西现象”,统筹陕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陕西现象”是异常发展状态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居民消费水平均增长4%左右,建设成就巨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大增强,各类开发区建设蓬勃展开,形势喜人。但在新情况下,出现的“陕西现象”应引起关注。“陕西现象”,主要是指“科教居明显优势,经济居明显劣势,二者排序前后反差之大为全国之最”这一异常发展状态,是指工业后进所造成的三大产业之…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农业建设,增产粮食,调整结构(一)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产粮食198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98亿斤.2000年全省人口将达到3700万以上,要求人均占有量达到800斤,则总产量必须达到300亿斤左右.为了尽快增产粮食.首先要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目前的6000万亩的水平上.在这个前提下,应使粮食亩产由目前  相似文献   
8.
“布局型”经济,是当前陕西经济结构铁基本特征.所谓“布局型”经济,是指在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计划体制下,脱离本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经济的开发,国家主要从国防原则出发,通过由中央,省级各部门跳跃式,注入式的大量直接分头布点,依靠外部提供大量资金来发展,并依靠外部不断地国民收入净输入来维持的地区性经济.此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对国家,对地方曾经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可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其缺陷已愈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体制改革中急需彻底改造.本刊分三次将全文刊出,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