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杨建龙 《理论导刊》2004,(11):50-52
我国教育投资体系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为确保广大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公平,国家在教育投资方面应当尽快出台相应法规,以保证我国教育投资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杨建龙 《半月谈》2003,(15):26-28
近年来,我国经济自主快速地增长,使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日益成为消费需求扩张的主要支撑力,而住房、汽车、通讯、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也在逐步成熟。可以说,在经过过去几年增长速度的稳步回落以后,以消费结构升级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正在推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景气循环阶级。  相似文献   
3.
粗放型增长方式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十一五”及今后较长时间将是我国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重要时期。尽管仍存在结构失衡、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但中国产业结构在变化升级过程中,还是呈现出有别于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阶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看,实现年初制定的8%的增长目标还有相当难度,但中国经济保持了7%以上的增长率,与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处于衰退中的周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在全球范围内也居前列。1998年,中国经受住了来自国际、国内和自然界的多重考验,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累了改革、开放、发展和稳定的新经验,成绩来之不易,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评价。 今年全年仍可保持与1998年相近、但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在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政策推动下,大陆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良好运行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首季实现了“开门红”,为完成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各行业生产增长状况 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建筑业增长幅度11.8%,工业增长10.1%,是  相似文献   
6.
近半年来,在大陆宏观经济回升不力,多数行业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医药工业却保持了比较旺盛的增长势头,不仅企业生产增长明显,销售稳中有升,企业的经营环境、运营状况也有较大改善,已经成为各行业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增长亮点。另外,大陆社会保障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医药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医药制造业正在成为海内外投资者日益关注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国债发行的基本情况 经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财政部于9月4日起分批发行总额为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10年期记帐式附息国债,年利率5.5%。本期国债向四大商业银行定向发行,不向社会销售,发行结束后,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针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提出了保证经济增长不低于8%的政策目标,并先后采取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的措施。从目前情况看,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灾对祖国大陆经济的影响,以及内需的持续不足都超出原先预料,“保八”的难度要大于年初的预期。  相似文献   
9.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紧缩,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机械工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机械工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剩与短缺并存。据统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十一五”求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仍存在结构失衡、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低等问题,但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在升级的过程中,还是呈现出有别于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三大特点,即重化工业在消费结构升级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推动下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信息技术等当代高科技背景推动下高速发展;随着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一批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在国内已经形成。这一趋势和特点在“十一五”时期和2020年之前仍将持续。产业结构现状图改革开放后的26年,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明显。首先,一产比重持续降低,三产比重明显提高,就业结构变化远大于收入结构变化。数字显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