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清扬州闺秀何佩珠(1819-?)因其剧作《梨花梦》近年颇受研究者关注。文章将研究重心从对剧作的阐释转向著述活动的家族、地域、文化环境,从剧作者何佩珠的写作意图转向其家庭的文化轨迹,进而拓展视野,以期获得对扬州一带闺秀著述与交游风气的新认知。文中搜集何氏一门现存著作,发掘这一家庭与徽商家族在扬州缔造的盐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以绘图方式直观展现其社交纽带。何氏交游圈既覆盖扬州精英社会,也通过关键"节点"延伸至江南文化中心一带。其中阮元这一关键"节点"尤能为研究扬州闺秀群体及其与江南文化中心的联系开启广阔空间。拓展的视野可纠正既有扬州研究的片面性,展现出为"风月"想象所遮蔽的闺秀文化风气,同时为徽商家族研究与明清妇女著述研究带来方法论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建构,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实践、制度、话语的集成形态,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命题、论断等,构成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化表达形态,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话语表达形态,有力消解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话语,重塑了现代化话语国际传播格局与态势。  相似文献   
3.
制度话语是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石。话语转换反映了话语演进的客观过程,话语建构体现了话语创新的主体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转换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了制度形态、制度思想、制度表达的内在一致性。建构新时代的制度话语体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本体资源、主体资源、文化资源、介质资源,不断提升话语解释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起始点;不断提升话语传播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中介点;不断提升话语认同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落脚点。话语建构也要与提升制度自信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人们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前提,是深化中国理论的重要资源,是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制度优势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刻系统把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中国制度与人类社会其他制度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中国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中国制度优势也不是天然存在的,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中逐步得到体现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力是制度优势的表现形式,而制度优势的评价标准只能是实践,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一再证实了中国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是理论的内在演进和现实的外部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治国理政的发展实践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结果。意识形态不能囿于历史的框架,而要在关照现实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这不仅是认知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理论实现的需要。新时期要深刻把握思维方式、民意诉求、国际局势的现状与趋势,从人民性、目标性和开放性等层面秉持和推进意识形态话语的时代性转换,增强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和整合力。  相似文献   
6.
"一二·九"运动作为一场深刻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政治思想运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推动全民族抗战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通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探究中国共产党在"一二·九"运动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入分析学生运动的动力因素和斗争策略,进一步揭示"一二·九"运动为抗日战争做的思想、组织、干部等方面的准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的治本之举,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内在需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党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何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何及如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等议题展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内涵、历史渊源、功能特征,涵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目标任务、主要内容以及路径方法等。从总体上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在系统性、学理性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需要从新型政治制度的高度,深刻阐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机理和时代意义,为新时代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列宁的政党文化理论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共(布)以及俄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是列宁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有益补充。它为布尔什维克党、俄共(布)的建设和发展,为俄国社会的文化发展以及其他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因此,列宁政党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凸显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当中的战略地位,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建设无产阶级文化,鼓励党员学习识字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扫除文盲现象,提升党员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美.广义地说.是指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它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线条、形体、声音)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因而狭义的形式美.是指某些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而又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那种形式的美。通常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后者,即相对抽象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