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坚守、培育和弘扬,成为我们透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现代发展的重要路径。"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凝练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繁荣发展阶段诠释文化观的重要表达,同时凸显了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发展的重要维度与新内涵,"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彰显了当今我国文化观的发展方向以及以此为目标丰富、完善的文化观建构体系,而实际上,中国现代文化观内核以及核心元素的构成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自我发展一脉相承,也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要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科技伦理困境是人们面对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人类生活何以平衡的谨慎思考。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也成为了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伦理危机之源,科技伦理困境背后隐藏着科技伦理本身的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急需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和解。反思西方道德哲学基础是我们探索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与科技伦理实践方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树立当代科技伦理观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思想史中,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发展历程是透视新思想、挖掘传统与现代梗阻、锻造文化自信的重要研究场域。作为鲜明文化发展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以民族为基点,打开人文精神畅想的开端时期;而就中国人自身精神力量的塑造,以此发展而来的中国文化自我形象更是以凝聚具体历史的方式,固化了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并不断昭示着文化自信当代树立的应有话题。因此,关注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超越传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追求,在面向未来的角度,挖掘具体历史凝聚的具体精神,以人文精神为主语继续探索文化自信的现代内涵是本文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自然观照应了现代生态正义的应有之义,也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意旨。只有在优秀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才能够找到反思生态问题的契机,并在实践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潜移默化,预示着当代社会文明的新的正义归属。在生态危机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孕育着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文化力量之时,仍然扮演着作为思想自觉、精神教化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来自其对理论自身的实质探索,即发掘其本真面目,以此来彰显理论价值;二是来自于现实需求,即探寻现实问题的解决路径,以此来焕发理论生命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需要我们在重视传统,也就是尊重我们自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初衷的意义上,进一步探索具有新能量的、与当代的实践相对等的发展路径,以此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我国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社会主义不仅指称一种未来理想的社会形态,更指称一种建立在真正人性基础上的合理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相互统一,这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的目标.高兹通过对经济理性的现代性批判与对生态理性的合理性建构,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理想鲜明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