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精神的思想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晓妹 《新东方》2007,(2):48-51
我国传统文化中既有有利于科学精神成长的因素,也有不少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着民众科学精神的培养。只有消除这些思想障碍,才能促进民众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林晓妹 《新东方》2007,(12):65-6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目标,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的两个新的战略和两大新的奋斗目标。一、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内容报告共有12个部分,教育的内容在很多部分都被提到,由此可见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  相似文献   
3.
林晓妹 《新东方》2015,(3):17-22
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正在不断深入开展。如何透切理解其针对性与意义,如何准确把握并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组织怎么做?领导干部个人怎么践行?都是关键所在。笔者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如何准确把握并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修炼官德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政府活力不足和腐败问题比较突出,这与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弱化或失效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就如何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远没有理论化、系统化。"和而不同"思想强调的某些非平等对抗性"不同"并不有利于社会和谐,它忽视了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平等对抗之"不同"和确立平等对抗性"不同"之"同"。我们需要赋予"和而不同"以新的内涵,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以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林晓妹 《新东方》2013,(3):29-3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表明我党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的时代,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型"中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修复、自我创新的过程,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本质就是建设创新型执政党,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则需要以学习型执政党、创新型执政党建设来促进。  相似文献   
7.
林晓妹 《新东方》2011,(5):62-65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迫切需要海南的领导干部能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修炼系统思维,能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形成良好的共同愿景而富有生机,使每个海南干部能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事业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并带动学习型海南的形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呼唤学习型领导干部。因此,党与政府各级组织应通过寻找突破口,切实持续推动学习型党...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的宽容意识是以其具有悲剧意识、平等精神、理性批判精神、凸现人的自由意志的动态的人性观为基础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是喜剧意识、等级主义、泛道德主义、忽略人的意志自由的善恶二元对立的静态的人性观,这是中国缺少宽容意识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中西方人性观刚好形成差异对立优势互补的格局,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借鉴吸取西方人性观中的优秀思想,扬弃变革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构建新型的、先进的、科学的、符合人性的、系统的人性观,为中国的宽容意识的培育奠定人性观基础。而中国的整体性、乐观性的人性观对西方的人性观也是很好的补充和均衡。  相似文献   
9.
林晓妹 《理论导刊》2007,(7):109-11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不少深刻智慧,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但也存在着不少对人的心理健康不利的文化因子。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本位倾向、有差等的爱、人性观、主观内向化思维、直观朴素的辩证思维等,使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主观选择能力弱、人格矛盾和分裂、心理封闭。  相似文献   
10.
林晓妹 《新东方》2010,(4):72-76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之心,正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产生感激并表达出来,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融合了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高级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