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制度期待,也是一种伦理期待.优良的伦理秩序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和内在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外在保障.伦理秩序从"应然"的层面规范了社会利益冲突的边界,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性资源",为民主政治和合法政治提供道德生长点,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孕育"善"的价值追求,建构公平正义的制度之善与建构幸福自由的人生之善共同构成了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2.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显性教育一直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主体方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受到更多因素、更多渠道的影响,重视隐性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应把握这一趋势,实现教育的显性与隐性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公民道德教育显性与隐性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萍  林更茂 《探索》2003,(2):89-91
显性教育一直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体方式,也曾经并一直发挥着育人的重要功能。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隐性教育则成为世界各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应把握这一趋势,通过注重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渗透,构建渗透式教育模式;加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完善自我管理和社会服务,构建服务式教育模式,来实现教育的显性与隐性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4.
(一) 弗洛伊德的性理论是其精神分析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探讨了性本能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以及性压抑与精神症、与人的种种心理疾病的关系,揭示了性的本质,这对长期遭受性禁闭和性知识极度贫乏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打开  相似文献   
5.
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社会监督和舆论压力的情况下,能自觉意识到并认真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与职责.广义的责任感不仅包括对责任的认识(责任观念),还包括面临责任时的内心体验和负责任的行为.责任感是一种可贵的个性品质,它能协调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进取精神,所以它对一个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今  相似文献   
6.
人类正在迈向二十一世纪。一方面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一方面是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深化攻坚阶段,这二者都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严峻挑战。在这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了科技活动在校园文化中所占的比重。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以校大学生科协为主体,校系学生科协组织相互结合的管理体制,使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成为校园文化中新的亮点,为培育热爱科学、开拓进取的校园精神,提高校园生活的文化品位,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把握增强校园文化科技含量的三个环节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我校各级领导、部门都高度重视增强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必要的保证。除此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青年生命意义的困惑与应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不仅是个实体的存在,更是一个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青年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孤独无助感。青年人要走出这种困境,就要超越自身的有限性,通过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自己的人生体验等创造性活动赋予生命以无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实质上是重建民族与国家的整体目标与价值体系,维系国家的内在统一和社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及意义认同的精神支撑。要建构现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促进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就必须坚持科学理性的认同视野、主体自由基础上的国家认同、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和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本文提出了从指导思想上、体制上的改革模式——个体自主选择模式(咨询性教育模式)来取代原有的社会替代选择模式,提出了高校德育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