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8条实际上确立了一个“物的担保范围内保证责任绝对豁免原则”,该条所确立的法律原则与《担保法》的立法精神实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的司法解释第38条对该条的适用进行了初步限制,但还不尽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做出了与《担保法》第28条明显不同的规定,限制了该条的适用,更好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3.
合同解除制度主要是通过赋予守约一方的单方解除权来保障合同目的能够尽量快速地实现,从而保障整个市场经济的高效与活力,避免合同义务由于被违约方长期拖延履行导致设定的合同目的难以实现,进而导致整个经济活动运行受到消极影响。但合同解除制度存在有明显的逻辑缺陷,基于该缺陷的单方行为给合同相对方以及相关的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主要表现是部分合同主体滥用合同的解除制度,随意解除合同关系,从而导致合同相对方陷入损失困境并且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程序对抗。所以,应当对合同解除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交通肇事犯罪的刑事诉讼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应该予以改进,即原则上对犯罪嫌疑人统一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拘留,不逮捕,按照刑法上限判决徒刑并按照上限宣告缓刑。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及时在事故发生后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认真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理事故,能够与受害人达成赔偿与谅解协议,或者在无法达成赔偿和解协议时能就全部损失提供担保,或者所购买的事故保险能够基本涵盖相关损失,就不应该再对其采取拘留或逮捕等羁押型的强制措施,而应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型强制措施并以宣告缓刑的方式来结束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险法》生效后,工伤损害赔偿的救济途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该变化标志着对工伤损害的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但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与《社会保险法》形成了较大的矛盾冲突。所以,应该尽快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传统的侦查活动中,一直反对将公开原则作为侦查程序的价值取向之一.侦查机关抵触的原因主要是:一旦将侦查活动公之于众,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在各方力量的监督下,侦查工作的压力将大大增强.而增加司法过程的透明度,又是法治国家必然的趁势,因此,侦查活动的合理公开,是未来我国侦查改革的重要内容.侦查合理公开,主要是指向当事人公开和社会公开.在侦查公开的方式上,可以考虑侦查公告、新闻发布会、错案质询和公告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婚姻法律关系基础的婚姻感情具有特殊性。原告一方在起诉离婚时要证明感情破裂有一定的困难。人民法院禁止离婚判决存在一定的不当性。应对当前的离婚审判制度和远期的离婚诉讼程序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