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搞资金输出?这是至今尚未触及和突破的理论“禁区”。笔者初步研究认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协作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进行资本输出,而且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意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的同志,除了以马克思论断劳动力商品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为依据以外,那就是认为劳动力商品化有损于按劳分配和劳动者当家作主。笔者的看法与此相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否定劳动力商品性质,实行名为产品经济实为自然经济式的劳动制度,倒是有损按劳分配和劳动者当家作主。这是十月革命以后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所证明的。为了在理论上真正弄清劳动力的性质,有必要对这两个难点作一论述。劳动力商品化有利于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3.
如何有计划地控制基本建设的规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课题。基本建设规模的宏观失控,在我国屡次发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忽视了货币回流规律的制约作用。本文对此作一初探,以求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不论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还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消费者总是市场的中心。我们从复杂多变的消费结构中把握其内在的规律性,对于指导社会再生产和组织流通网络,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研究认为,消费需求的规律可以发现不少,但基本规律是分割律、优选律和递升律,本文拟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控制工资基金采取“刚性”模式,即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制订基本统一的工资标准进行定级、升级的方法,是弊大于利的。工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工资基金的“弹性”控制模式和“弹性”调节机制,即国家一方面通过规定一个工资基金增长的限度;以控制工资基金的增长率,使积累与消费能够保持恰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又在一定限度内给予企业根据经营状况合理分配的自主权,以搞活经济,从而达到宏观可控而微观又活的目的。建立这种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的弹性控制模式和调节机制是不容易的,但已是势所必然的事,困难之处在于:第  相似文献   
6.
一温州小商品市场特点温州小商品市场是在三中全会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了13万个家庭工业户共33万从业人员以及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小商品起了大作用。温州小商品市场的特点主要有: (一)小生产,大专业;小商品,大流通;生产者积极,经营者活跃;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渠道畅通无阻不受干扰。温州顺应  相似文献   
7.
一、何谓结构性工资贬值工资贬值,俗称实际工资下降;是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得报酬的货币表现,其内含的价值量因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它表现为单个劳动者(不计家庭)实际生活费用的上升和实际生活水平的下降。工资贬值有两种类型:通货性工资贬值与结构性工资贬值。通货性工资贬值是指因生活费用物价指数上升而导致的实际工资下降。我国历来比较重视通货性工资贬值,当物价水平上升以后,总是采取补贴或提高工资的办法加以补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观念,在我国长期来被视为"万恶之源"的"瘟神".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遗留的一些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旧观念,却常常被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加以保护.可以讲,造成我国折腾几十年的观念根源,不是商品经济观念,而是封建的、自然经济的观念.因此有必要分清是非,为商品经济观念正名和开道. 商品经济观念取代自然经济观念是变革性进步商品经济观念作为自然经济观念的替代物,不仅有其内在的由此及彼的相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