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政治理论   1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历史上有名的“贞观”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被称为太平盛世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而实行法治,是“贞观”致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贞观”的法治,我们不但能够看到李世民进步的法律思想的实践结果,而且也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启迪。一、以“仁义”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李世民初即位,即接受其智囊魏征“王政本于仁恩”的主张,以“宽仁”治天下。在魏征和李世民看来,仁义乃理之本,刑罚乃理之末。正如《贞观政要》所说的“如理之有刑  相似文献   
2.
在前一期的法学上,我們曾就国民党的所謂实体法作了揭露和批判,駁斥了資产阶級右派分子的所謂“国民党的旧法不能一棍子打死”,“国民党的刑法虽然不好,但也不是全部都是坏的,特別是国民党的民法有不少进步的成分,还是可以援用的”等謬論。本文拟繼續对国民党的所謂程序法进行揭露和批判,从而駁斥資产阶級右派分子的另一謬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体制。我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政治体制,为什么说它是合符我国国情的民主的政体?下面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巴黎公社原则的继续和发展,是我国政权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宪法第二、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