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分析19世纪末日本朝野积极据台意念的产生以及稍后消极售台言论的形成;并描述和评说清政府在朝野菁英的舆论压力下,于“台湾卖却论”形成之前后展开护卫国土之“押台”与“赎台”的行动及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表现正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们对于目前我国政府环境治理工作公众评价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还知之甚少。基于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CGSS2013)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公众对于中央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评价显著高于地方政府,包括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社会经济地位感知、政治身份、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在内的结构性因素制约着公众对于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评价。在对研究发现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了研究发现在政策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与科技传播模式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催生出新媒介形态如网络和手机,并促使媒介向融合方向发展.科技是社会前进的驱动性力量,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助推器,媒介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介融合给科技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展示空间.媒介融合新趋势透射出多媒体技术的突破、公民社会的培育建设和受众主体地位的提升,并推动科技传播模式向循环互动方向演化.科技传播具有复杂的多元主体特征,并互相嵌入,造就了科技传播模式的动态多变;媒介融合趋势下,受众的区域化、层次化特征明显,互动性增强,反馈机制灵活,分众传播成为主流;科技传播过程中,传者、受众和媒介融为一体,有时主体即客体如公众,有时主体即渠道如媒介,任何单一的传播模式都无法满足科技传播的要求.媒介融合带来了传播中心多元化,并相互交叉和互换,因此,将科技传播过程视为循环系统,建立多元中心对话模式,构建传者-媒介-受众三维互动模型成为新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