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成人高校教师晋职量化考评初探汪向东根据国家职称改革一系列文件精神,我院职称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教师晋职量化考评办法,对成人高校教师晋职量化考评进行了探索和尝试。1992年以来,在四次教师晋职过程中,运用量化考评办法先后对67人次申报讲师的教师,43人次申...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走向市场,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和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领导干部培训作为提高企业领导素质的有效途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人们在认识上的差距,由于培训方法本身还缺乏足够的探索,企业领导干部培训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如何摆正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的地位? 从战略上考虑,企业干部培训是提高企业素质,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以后,其整体素质强弱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应变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真理,是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它反映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然而,少数单位领导在如何繁荣科技问题上却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一个失误。 当前,全世界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是物质生产领域里的革命,而且也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引起观念的变革。现代科技正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哲学等方面广泛渗透,并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就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有力的杠杆,看成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技进步能引起观念革命,然而,先进的思想意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和西安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于8月13日至16日联合召开了“生产力标准与思想政治工作改造”研讨会。与会同志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联系实际,对许多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再认识,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矛盾关系,对繁荣经济、深化改革有重大意义.这里对生产与需要、计划与市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三对矛盾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供求关系的稳定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满足和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生产与需要的矛盾反映在商品生产领域里是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作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道德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而是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科学地阐明了先进的道德观念,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改革日益深化,对人们的道德观念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乃至形成些新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用新的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评价他人行为的尺度.“进取互利”原则便是其中之一,它给传统道德观念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风尚,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把自然界和社会作为自身存在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客体,那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人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道德活动正是这一类主客体关系,一切道德活动都既是有主体、又有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道德主体应该是规定、推崇某种道德规范,实现某种行为方式的人,应当包括个人以及由个人构成的社团、政党、阶级等。首先客体是道德主体活动的对象,即接受这种道德规范的约束,遵守这种行为准则,执行这种行为方式的人。道德主体不应该是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本身,只应该是这种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9.
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直接根源及理论创新汪向东生产力标准思想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核心,是否承认生产力为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唯物史观同唯心史观的一条分界线。1毛泽东在1945年4月明确...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主体及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主体及主体性的深入探讨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性,完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净化党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在民族优秀道德基础上,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道德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