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是中俄两国当今各自提出的重大发展倡议。"一带"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立场与态度。对"一带一盟"及其对接合作的认知评价,中俄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文章借助不对称性相互依赖理论,研究中俄"一带一盟"对接中的认知分歧与合作共识。文章认为,合作的不对称性是导致中俄学界对"一带一盟"产生认知分歧的根源;相互依赖则是中俄两大倡议能够融合共生而得以形成对接合作共识的根本逻辑。文章在阐释不对称性相互依赖对于分析"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具有合理性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俄对"一带一盟"不对称认知的具体表现及分歧产生的根源,解释了"一带一盟"倡议缘何能够在短期内超越认知分歧而形成对接合作共识的深层动因。对两大倡议对接后所面临问题与挑战的政策思考,可为制定"一带一盟"具体细化的合作方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国内外学界从诸多方面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究.本文认为,正是由于对属于高层次战略判断的时代主题问题认识有误,贻误了经济建设,最终把苏联拖上了解体之路.从时代主题转换这一新的角度来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The signing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after more than two decades of marathon negotiations established a new legal foundation for the sensible yet comprehensive settlement and management of Caspian issues. However, uncertainties still remain concerning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given the deep-rooted conflict of interests among coastal countries.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中亚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再度凸现;与此同时,新独立的中亚五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项制度十分脆弱。在此背景下,大国在中亚的一举一动必然影响到该地区的安全。本文通过对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以及俄美中三大国在中亚利益的分析,旨在探讨大国合作对中亚安全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与协调大国在中亚合作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于2010年10月19日在兰州大学共同举行了"美国中亚政策与中美关系"研讨会,来自国防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甘肃友联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美国的中亚政策和中美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会议对美国到底有没有中亚战略、中亚战略与中亚政策有没有区别、美国目前在中亚的存在对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以及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是机遇还是挑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我国学术界的中亚研究拓展了思路。这里选辑了部分会议稿件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休克疗法"为何在俄罗斯失败?——一个文化解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了其激进经济转轨的历程,并确立了以"休克疗法"为路径依赖的转轨模式.然而,该转轨模式在俄罗斯是只有"休克"而没有"疗法",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十多年来,有关"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失败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仔细研究,著述甚丰.但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们多从经济理论、经济规律、经济政策等角度去分析俄罗斯激进经济转轨失败的原因,而很少有学者去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本文将尝试着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确立并实现西方宪政民主制度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政治转型的目标诉求。然而,近20年的政治运作实践表明,吉至今非但没有建立稳固有效的民主制度,反而陷入了"民主—专制"的怪圈之中,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政权体系脆弱不堪、宪政危机不断、政府更迭频仍、政局动荡不安、政治运作非制度化等一系列劣质民主因素。本文认为,导致吉民主化政治转型产生上述恶质因素的深层根源在于部族主义这一传统政治文化,而相关分析视角在国内学界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了其激进经济转轨的历程,并确立了以“休克疗法”为路径依赖的转轨模式。然而,该转轨模式在俄罗斯是只有“休克”而没有“疗法”,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十多年来,有关“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失败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仔细研究,著述甚丰。但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们多从经济理论、经济规律、经济政策等角度去分析俄罗斯激进经济转轨失败的原因,而很少有学者去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本文将尝试着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