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准确研判了新时代多民族国家国情,强调了“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民族主体关系,把握了民族主体关系发展脉向,分析了新时代民族主体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新时代民族主体关系发展战略。这种新时代民族主体关系发展战略引领了民族事务治理理念转变,确认了对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进行重塑。本文我们借助这种新型的“主体间”民族关系思维模式,对法治维度、社会维度、发展维度、精神维度这四个方面的主体关系进行尝试性探讨,以期为推进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留守大学生"是指在进入大学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曾经的留守经历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高校作为"留守大学生"获得客观支持的重要场所,在解决"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很多高校却缺乏应对"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对"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应对,是当前各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美好生活的首要任务在于对美好生活的本质进行理论内涵和现实向度的双重追寻,这是厘清美好生活建构逻辑和深化美好生活实践的理论基础。美好生活离不开个体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依赖使美好生活成为现实的发展方式、创造过程和制度演变的逻辑支撑。在中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质量的发展、合理化的主体实践和权利的多重保障之上,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前提依据,更是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当然,要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期许,还必须有一个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的,由系统科学的发展、创造性的主体实践和权利正义的制度保障所构成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4.
“留守大学生”是指在进入大学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曾经的留守经历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高校作为“留守大学生”获得客观支持的重要场所,在解决“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很多高校却缺乏应对“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对“留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应对,是当前各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完善我国网络信访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矛盾多发的转型时期,群众的信访诉求更加复杂,信访表达方式也更加多元。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访逐渐成为近年来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新方式,上访不如上网成为信访群众的新选择。网络信访因成本低、速度快、过程透明等优势,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如网络信访软硬件建设不足、网络信访制度不规范、网络信访考核缺乏标准等。因此,只有进一步化解网络信访发展的制约因素,完善网络信访的长效发展机制,才能推动网络信访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