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昌忠 《理论导刊》2007,(6):100-103
上世纪90年代诗歌在读者和社会中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的“祛魅”密不可分。“祛魅”本身是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的,只是由于对其极端化和绝对化、甚至扭曲和丑化,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90年代诗歌的“失魅”。  相似文献   
2.
王昌忠 《求索》2007,(5):179-181
冯至诗集《十四行集》的现代主义精神除了体现在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蕴外,还表现在现代主义美学风范上。戏剧化特质正是这种美学风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戏剧化诗学观念、戏剧化诗思结构和戏剧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可以看出《十四行集》戏剧化特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竞争,竞争必然带来优胜劣汰。这是一条残酷的定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就必须抓住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树立市场占有能力就是企业第一竞争力的观念,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代诗歌“祛魅”书写的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忠 《求索》2008,(4):174-176
当代诗歌写作的“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客观考察、分析它们各自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又学理性地反思、审视各自的缺陷和偏颇,从而为当前诗歌写作的“生魅“和“失魅”辨析出依据和理由,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是消费社会的必然性产物。消费文化注重于意义消费和符号价值的消费,其意义的核心指向是感受和体验性的审美活动。消费文化的审美表现,可以从商品艺术化、消费时尚化、消费景观化、消费文学文本化等四个维度进行审视。消费文化的审美优先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具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揭示和批判其由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局限性,是美学上的逻辑必然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劳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