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米华 《求索》2007,(9):128-130
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存在着国民性改造主张与民族革命要求的外在矛盾,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早年毛泽东在接受梁启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后,经历从思辨到实践层面的艰难探索,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初步形成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志兵  米华 《求索》2010,(2):89-90,158
马克思主义人权伦理科学的人权伦理观,它以批判资产阶级人权伦理观为前提,以现实利益为价值导向,以实践为价值评价基础,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原则,以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深眷恋之情。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出发,通过一系列农村政策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农民的土地情感发生相应变化,从传统的眷恋逐步演变为集体化时期的“厌弃”,在承包责任制后又转变为“逃离”。农民土地情感的这种迁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并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米华 《湖湘论坛》2007,20(2):23-25
早年毛泽东"变化民质"思想的中心环节是"本源入心",为此他通过构建"精神利己"价值体系和"倡学"的方法以实现之,这对他后来"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思想的形成有启迪作用.当然,这种启迪作用并不表现为简单的思想重复,而是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其群居性决定他们必须互相适应,必须共同持久地追求文化水准和时代认为是适宜的、社会的和个人的目标,这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每一社会成员的心理发展不尽相同,所以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会发现最适于其自身发展和有利于同他人发生互动关系的位点,这就导致了人的择群性。人们往往在共同的大目标驱动下(当然这是就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言),结成一个个“至爱亲朋”的小圈子,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这样的“小气候”中,人们之间会更加信任,更加和睦相处,从而也就有利个人、小团体乃至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改革的思想,并在所有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运行机制、关于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分配等具体制度上,也对毛泽东的构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深入开展党内反腐败斗争,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党的建设中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根除党内权力腐败现象,既需要加强权力监督者对权力执行者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自身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在党内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提升后,更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的监督制约。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权力监督者自身腐败现象及对党政干部进行的有关权力监督者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