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7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有位乡干部对本乡农民消费结构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近年来农民用于订购书报的支出超出于零,与其它任何  相似文献   
2.
报载,某县抽调专门人员开展一次村级财务大检查,对查出的个别问题认真作了处理,然而,对普遍存在的公款吃喝问题却没有作出处理,理由是这属于“共性问题”。“共性问题”可以挂起来,我实在弄不懂这是什么逻辑。按说,兴师动众地搞一次大检查,目的应该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就应抓住“共性问题”不放,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仅仅对一些个别问题作出处理,这样的大检查恐怕就事倍功半了。也许有人要说:参加公款吃喝的那么多,莫非挨个儿让他们“吐”出来不成?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那样做的确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3.
某县一工厂产品一直不愁销路,两年前还是盈利大户,如今却成了亏损大户。县长带着一干人前去“会诊”,找到了“病因”: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过高。于是,为该厂开了“药方”:裁减冗员。 过了数月,厂长向县长汇报:减员任务已经完成,敬请再次光临指导。县长欣然前往。不料,他刚走进厂门,脸色立刻“晴转多云”。原来,迎接他的厂级领导干部一个也没减少,还是一大排。这时有人对他耳语:“工人减了四分之一呢。”他脱口而出:“减员不能光‘减兵’!” 这位县长说到了点子上。现在不少企业冗员过多,致使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不…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部门向农民发放贷款,抛开其自身的经济效益不说,单说应该追求的社会效益,那就是向农民提供资金支持,让穷的变富,富的更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事实上许多农村金融单位工作上使的都是这么一股劲儿。然而,少数地方 也有例外。 笔者在某县农村有个亲戚,前不久来串门儿诉说了一个情况:他们那里的信用社因为怕贫困户还不上贷款,把款只贷给富裕户。不少富裕户并不是用贷款去发展生产,而是用于向贫困户放高利贷。贫困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报纸上看了不少诈骗案件侦破通讯 ,从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骗子往往“看好”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孤陋寡闻的人。某地一个村盛产花生 ,某年秋天一冒充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人来到这里 ,说该村只需交8000元广告费 ,即可在《新闻联播》之后打半小时广告。村干部信以为真 ,骗子接过8000元心满意足地溜了。按说这个骗子骗术极不高明。遗憾的是 ,这位村干部太孤陋寡闻了。第二种人是随波逐流的人。某个体商贩在早市摆出“理疗仪” ,一位逛早市的先生止步观看。此时有十几人争相“购买” ,这位先生看人家都买 ,自己也买了一台。…  相似文献   
6.
罗天柱 《民主》2006,(3):21-21
我国社会底层的人群日趋定型,缺乏改变自己命运的渠道和机会,难以实现公正、合理、开放的向“上”流动。学者警告称,在社会底层强烈渴望改变其经济社会地位的冲动的背景下,如果正常的社会流动渠道变窄或被阻塞, 将可能形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冲击波,甚至成为  相似文献   
7.
近日,吉林省前郭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党委书记向我讲述一件事。去年,他刚到乡里任职时,乡党委宣传委员就准备邀请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但他却执意不肯。宣传委员说:“宣传一下,既有助于提高你的知名度,也有利于开展工作。”可他却说:“‘知民度’比知名度更重要,作为人民公仆,重要的是了解百姓心声,关心百姓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还是让我提高‘知民度’吧。”于是,他经常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这位乡党委书记把“知民度”看得比知名度更重要,说明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很重,把…  相似文献   
8.
人有了病,要到医院去请医生诊治,即便没病,也该定期检查一下身体。有病治疗,没病保健,企业亦应如此。 据我所知,有些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管理、经营运行中出了毛病,厂长、经理全然不知,到“病入膏肓”时才毛了手脚。仔细想来,产生这一现象并不奇怪。正如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企业领导都不懂经营、不善管理一样,我们也不能说所有的企业领导都懂经营善管理,尤其是乡镇企业,多半都是农民在那里当“掌门人”,有的恐怕连企业管理的ABC都没完全掌握,企业“生病”了,要他们及时察觉,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一份资料上获知,国外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凡此种种的“为农服务”,其共同特点都是在“钱”字上做文章,在“利’牌上打算盘,名为“为农服务’,实则是坑农害农,当引起有关部I河的高度重视。D人们都不大喜欢听嘴叨,可有住老妈妈的嘴叨却很中听,因为她的呼叨是金。这位老妈妈有一儿一女,如今,儿子在长春某税务机关工作,女儿在北京某金融单位工作,两人均是重要岗位上的“现管”。每当他们回家探亲时,总会出现那首歌里唱的情景:“妈妈准备了一些嘴叨……”不过,这位老妈妈准备的可不是一般的磅叨,而是提醒儿女要清清白白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每次呼叨的内容都是‘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