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旨在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理论诉求,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需要的一致性为基础,成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各个不同国家革命实践的指导思想,正是由于它揭示了各个不同国家发展的共性,形成了理论诉诸于不同国家的决定性因素,而不同的国情则赋予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因地而宜的表现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目标,不仅定位于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奠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也要凭借生活方式的转化实现个人与共同体和谐统一的价值诉求。只有遵循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线索,进一步确认"自由人联合体"与"真正的共同体"的内在关联性,才能准确诠释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联合形式的"真正的共同体",揭示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具有的特殊的价值旨归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寅寅 《学理论》2014,(7):68-69
在流动的现代性条件下,获得了自由的现代人陷入了一个取消控制、灵活多变、充满竞争和普遍存在着不确定性的流动的、不可预料的世界,人们在这样的世界中独自承受着焦虑和不安。为了寻求安全感,人们期盼重建共同体,但是鲍曼认为,在现代社会重建共同体意味着丧失自由,共同体在现代性条件下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悖论,只有正确理解重建共同体的理论支点,即将平等的要求与承认差异相连,才能为共同体提供一个存在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消除世界范围内的极端贫困、战胜现实的不公正和不平等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指南。同时,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及社会公平正义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从最根本的人类真正自由发展的角度入手,共同富裕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本质,社会公正才有了最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概括,更是对存在于人类文明传统中的共同体思想萌芽的文化传承.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个体的生成是与共同体的变迁同步前行的,血缘共同体中人的不自由必将经过政治共同体中的虚假自由而走向真正共同体中的人的自由联合.遵循这样的致思逻辑,马克思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阐释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不仅深刻展示了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底蕴,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胡寅寅 《世纪桥》2010,(21):33-34
乌托邦精神是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是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它贯穿于传统哲学的理论当中,千百年来支撑着不同时代的人类事业。然而,行至20世纪,它的权威受到现代哲学的挑战和质疑,现代哲学在否定传统哲学的乌托邦精神时也彻底地摒弃了哲学对意义和价值的关切,由此,绝对的价值律令消失了,人类面对着无意义的、平面化的世界,这一切都令我们在感慨乌托邦精神命运的同时也开始反思乌托邦精神,它究竟是否应当受到彻底的摒弃,它的衰落究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瓦解还是人类精神的转向,这些都成为了本文试图分析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中,价值是具有彰显旨归意义的重要范畴,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着唯物史观的理论旨归,深刻阐发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诉求。在这个意义上,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致思逻辑,将理论的价值定位从逻辑自洽转向了生活实践,从而开启了价值哲学研究的全新场域。唯物史观的价值诉求从来都没有停留在"能够生活"的底线层面。从"能够生活"的理论指向到"美好生活"的实践旨归,不仅是理论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且是理论价值的升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物质生活资料的日趋丰富必然构筑起价值诉求跃迁的实践前提,而价值诉求层次的跃升则充分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