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晨  薛立强 《理论月刊》2006,3(10):64-66
地方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但由于自身的职能缺失,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失误频频的情况。通过与以往的“政府—市场”二分法相比较,治理理论更适合解释这种状况。同时,该理论也进一步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路径,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政治社会化研究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新阶段需要新理论。所有对政治社会化涵义的探讨都会遇到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政治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2.政治机构与社会个体的关系。3.政治信息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我们认为,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政治机构为了影响社会大众的心理而不停地传播具有倾向性的政治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政府间纵向关系这一中国政府体制重要方面的调整和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中国的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在结构性要素上具有权力较为集中的特点,在体制性要素上也有一系列独特性。这样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政府间纵向关系调整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使各级政府能够有效回应和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保持与提升政府间纵向关系的优势并克服其不足。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多方主体“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各个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公共服务方式创新。各个主体创造了行政审批一表制、告知承诺制、超时默许、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政务超市、公共服务民营化、教育券制度、新型居家养老服务、公众自服务等十多种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进入了实行强制分类的新时期。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提出,2020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鼓励各省(区)结合实际,选择本地区具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主导阶层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导阶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广义社会主导阶层方面,由原来单一的工人阶级变成了现在多元复合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其中,知识分子阶层(包括技术工人阶层)正在成为广义社会主导阶层的核心部分。狭义社会主导阶层包括政治主导阶层、经济主导阶层、文化主导阶层三部分。  相似文献   
7.
李源潮同志指出,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县级是关键。如何在县级把创先争优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开展两项活动,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相似文献   
8.
改革时期,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和邓小平"职责归位"思想为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变化提供了宏观环境、基本动力和指导思想.在此情况下,这一关系的结构性要素获得了适当分开和平衡化、体制性要素更为合理化、调控性要素实现了分权与选择性集权相结合.改革时期政府间纵向关系获得持续改善形成了若干基本经验,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单一制国家的政府间纵向关系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类型。1982年至2003年,法国在20余年的时间内,将其政府间纵向关系体制由原来的集权型转变为集权型与分权型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双轨制"。这场改革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推进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改革的启示是:改革前提是从理论上厘清政府权力的各个层面;改革目标是实现政府权力行使权在政府间的合理化配置;改革路径是经由权力下放实现制度性分权;改革保障是把握好改革内容的系统性和进程的策略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前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发展经过了基本形成阶段和调整阶段。在基本形成阶段(1949——1956),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引起了主要力量结构的重大转变;迅速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纵向政府体制的重大变化;伴随着二者的是权力向上"流动"的集权化过程。在调整阶段(1956——1978),有权力收放、试办托拉斯、包干三种形式的权力"流动"与调整。改革前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形成与调整为当前解决这一关系上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