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改革下一步,无论如何不能离开“与中国发展阶段相适应”这条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2.
2000年 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0年是我国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与此同时,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播发专文指出,各种数字表明;如今我国经济又步入了新的活跃期。 三大因素支撑经济增长 据权威部门预测,2000 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达8%,到第三季度为止,国内生产总值度的增长率累计为8.2%,就是说今年的GDP 增长率将比去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标志着几年以来我国GDP 增长率回落趋势上的一个转变。从这个意义可以说,中国经济重新进入了一个较高增长的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留下的遗产之一是对外汇储备作用的新认识,即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重要工具.或许正是基于这个新认识,东亚许多经济体在那次金融危机之后都出现了外汇储备持续性大量增加的趋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共同的变动趋势难以简单地用经常账户平衡或汇率体制特点来解释.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本地区集体合作机制相对滞后来解释.然而,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广泛影响,应当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汇储备作用的有限性和连带不利性.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看,东亚重要经济体可在外汇储备问题上寻求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贺力平 《小康》2013,(10):19-19
目前印度经济增长率连续下滑,并以比较显著的幅度下滑,这主要是受其国内较高的通胀率制约,短期内很难改善。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2004年6月30日例行会议结束时发布公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提高到1.25%,同时将联邦储备银行贴现率也按相同幅度升高。在这份公报中,FOMC 说明本次利率调整出于对经济走势的考虑,是“有节度的措施”,未来政策利率走势会做什么调整,将取决于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央行10月29日调整利率,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部分。 200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加快增长势头和一定的经济过热迹象。自那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止经济过热或进一步过热,遏制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对防止投资势头的进一步扩大,明显发挥了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什么还要采取提高利率这一手段呢?  相似文献   
7.
诚信始自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力平 《法人》2004,(2):148-149
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一路高速增长,消除了过去困扰人民生活的许多物品短缺。一些学者们甚至谈论起中国经济中的“生产过剩危机”。短缺似乎已成了明日黄花。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留下的遗产之一是对外汇储备作用的新认识,即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重要工具。或许正是基于这个新认识,东亚许多经济体在那次金融危机之后都出现了外汇储备持续性大量增加的趋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共同的变动趋势难以简单地用经常账户平衡或汇率体制特点来解释。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本地区集体合作机制相对滞后来解释。然而,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广泛影响,应当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汇储备作用的有限性和连带不利性。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看,东亚重要经济体可在外汇储备问题上寻求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汇改一年的实践表明,成绩超过了预期,影响超出了汇改本身一年前的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体制实行改革,从过去的事实上盯住美元汇率体制转变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的人民币汇率体制。这次调整被国内外经济金融界广泛认为是中国货币汇率政策体制的一个重大改革,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地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贺力平 《法人》2005,(12):26-27
未来中国的金融业将是一个开放的、竞争性的.有序的服务产业,它不会由某一部分人或者某个特殊集团所控制,更不可能由非中国人士所垄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