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而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利益。目前市场经济日趋复杂和多元化,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权责失衡、矛盾加剧的特征,在这种环境下,  相似文献   
2.
陈华  赵俊燕 《党政论坛》2008,(21):37-39
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了十年,美国金融危机又起,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是场源于次级抵押贷款,迅速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的金融危机,而且,美国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扩大,波及美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及更多国家的态势。这不禁再次引发我们对现代金融危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现象愈加明显.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调节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建立;切实扩大内需,培养长期的消费倾向;力促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鼓励企业"走出去";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等等.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2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利益关系日趋多元,通过有效的工资集体协商积极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继而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华  赵俊燕 《党政论坛》2011,(19):45-47
美国当地时间8月5日晚,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引发全球投资者及业内人士密切关注。此次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近百年首次被下调,缘于美国债 务负担不断加大,且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施不得人心。从长远看,这很可能是全球金融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引子美国当地时间8月5日晚,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引发全球投资者及业内人士密切关注。此次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近百年首次被下调,缘于美国债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及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了十年,美国金融危机又起,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这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是场源于次级抵押贷款,迅速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的金融危机,而且,美国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扩大,波及美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及更多国家的态势.这不禁再次引发我们对现代金融危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而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利益.目前市场经济日趋复杂和多元化,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权责失衡、矛盾加剧的特征,在这种环境下,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构建基于和谐的劳资关系上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应成为各级政府和工会组织努力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内外部平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现象愈加明显。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了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美国最重要经济制度之一,为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而其激励制度又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核心内容。唐骏10亿元转会费的出现再度引发业界对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国外职业经理人激励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面临的问题:如薪酬分配与管理不合理;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受限;激励不足等,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的建议:建立以长期激励为主体的薪酬激励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股权激励制度;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加大激励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