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巨型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实体、全球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它们的建立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跨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各种文化的交流、渗透、融合,改变了各种文化原有的特点。经济上的强大带来了文化上的强势,似乎经济越发达,文化就越优秀。文化交往应该建立在各民族文化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的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从经济和文化强势国家向弱势国家流动的趋势。文化的交流也变成了文化的渗透和入侵,文化全球化中的霸权主义色彩日益凸显出来。与经济上的弱势国家面临着被动…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天才经常与早逝、疯癫联系在一起---孔融、祢衡、杨修为什么结局相同?王勃三兄弟为何皆下场悲惨?功高权重的郭子仪为何能得以善终?智可及,愚不可及的荀攸为何深得曹操器重?尼采为何老死于疯人院?著名钢琴神童哈齐为何最终籍籍无名?[1](P227-231)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20%  相似文献   
3.
执政哲学的"思"指执政意识,"在"指执政存在."思"与"在"的关系问题,是执政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解决执政哲学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执政党的"思"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因此,对"思"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思"与"在"的关系为视角,试图就"思"的内涵、特点以及党员干部如何确立正确的"思"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一个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中介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而和谐文化在生产力中的中介性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中,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允福 《求实》2012,(Z1):31-33
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处理好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把政府从企业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合作发展环境。这主要涉及到政府行为目标模式中的政府体系、市场体系、企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日益推进,和谐文化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要建设三位一体的和谐文化,就要促进和谐的物质文化、和谐的政治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片面实践观的根本性超越,并在这一超越的内在理路中形成总体性和谐的内在特质,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为和谐实践观。马克思的和谐实践观不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通过冲突、斗争等暴力实践手段,最终达到和谐目的,从而获得革命性价值上的指认,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实践观本身就内在地蕴涵着和谐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历史等关系中,全面展示了实践的和谐意蕴,更凸显建设性价值,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