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认为,剥削属于历史的、经济的和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判断剥削的标准应该以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为基础,看其是否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以及是否产生剩余价值,而不应以其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合理分配来判断。据此标准,我国现阶段存在剥削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在总体上不存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要超越道德层面看待剥削,运用马克思关于剥削的传统标准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剥削程度能够自觉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赵茂林 《理论探讨》2004,23(2):98-99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正确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没有解决的难题,是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生产劳动作为人类社会为满足自身利益需要而有目的的活动,随着人类社会需要的发展,其涵义也是不断发展的。现阶段,只要是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劳动,都应该视为创造财富的生产劳动而加以保护和提倡。  相似文献   
3.
赵茂林 《理论探索》2006,3(5):32-3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在新时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面向时代的一次新总结和新发展。它所包含的内容,源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源自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既体现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它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针对以往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缺陷与不足和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要完成反贫困的战略任务必须进行反贫困的制度创新。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实施的内容包括“教育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重点和难点、措施等一揽子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世界著名的"三P"(pollution-污染、population-人口、poverty--贫困)问题之一,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在民族和国家参与的世界性的竞争环境中,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形态的变量,在对资源的占有和控制方面越来越显示出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因此,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是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赵茂林 《理论探讨》2006,(5):100-102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针对以往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缺陷与不足和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要完成反贫困的战略任务必须进行反贫困的制度创新.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实施的内容包括"教育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重点和难点、措施等一揽子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在世纪之交党和国家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入手,分析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选择好突破口。一、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