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真心服务万千乘客,把温情撒满十米车厢。广西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原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19路驾驶员、共产党员邓红英,被乘客誉为人美心更美的“微笑天使”。她连续五届被柳州市民投票评选为“文明驾驶员”、“模范驾驶员”,先后荣获“八桂工人之星”、“全国三八红旗  相似文献   
2.
记者近日在广西贺州市采访,一道乡村新景观令人眼前一亮:一座座新建的“五保村”成为农村“五保户”的新家.他们“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这种适应农村特点的“五保户”集中供养新办法,使“五保户”生活有保障.农村中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受到冲击,有助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五保村”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
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农民的生活环境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农村的厕所,普遍存在“脏、臭、不卫生”等问题,对老百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在农村继续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环境卫生整治,预防减少疾病发生,促进文明村镇建设。”  令人关注的是,一种“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正在八桂大地迅速推广,以改造农村厕所为契机,让老百姓过上讲卫生、爱清洁的新生活。这被称为继河南省掀起我国农村第一次“厕所革命”之后,在广大农村掀起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进步加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逐年稳步提高。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997年达201520亿元,比1978年增长494倍(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1957...  相似文献   
5.
笔者日前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农村调研,了解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其间,接触到的一些人和事,反映出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后农村干群关系等方面的一些新变化。驻村干部成了农家常客 干部驻村是灵山县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举措。丰塘镇副镇长沈芳的定点村叫平岭村,距镇政府两公里远。走进平岭村,村民黄立宝家的大黄狗突然从院子里蹿了出来,看到沈芳不但没叫,还围着她友好地摇起了尾巴。陪同的镇党委书记劳兵告诉笔者:“到农户家次数多的干部,看家狗对他熟悉了,就很友好;如果去得…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的快速进步,南昆铁路成为承载着西南人民摆脱贫穷、奔向富裕的大“动脉”为了实现“十一五”全国铁路网建设的进度,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地处西南铁路枢纽的柳州铁路局正在实施减员增效。48岁以上的“老铁路”,无论级别高低, 一律退居二线。柳州铁路局下属职工8 万人,无论从位置、规模还是人数来说, 都属于“边远小局”。  相似文献   
7.
牙防组被指责不具备认证资格后,一些知名国产品牌牙(?)因此受到牵连和损失;跨国企业合法营销、规避风险的经验需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9.
柳州正依靠自主创新,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两面针、柳工、五菱、金嗓子花红……一个地级市拥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已属不易,而我国老工业基地广西柳州市拥有一批这样的品牌。“两面针”牙膏、“柳工”装载机、“网山”白糖3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此外,  相似文献   
10.
大西南农村的贫病困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因为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农民, “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很有可能拖全局后腿。农村的发展怪圈多。本刊上期曾报道了如何突破黄宗羲定律的怪圈,涉及的是农民税费负担改革的话题。本期的报道又提出了农民因贫致病、因病致贫或因贫返病、因病返贫的怪圈,如何走出这个怪圈,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实践探索。 贵州、广西、四川、云南、重庆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多地少,农民人口多、比例大,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是我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前不久记者对五省区市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总的来说,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发展,各族群众看病拿药日益方便。但在不少地方,许多农民根本无钱求医问药,小病拖成了大病,大病拖成了绝症,又因贫致病、返病。疾病、贫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恶性循环。主管官员、基层干部、卫生人员一致呼吁:治穷当治病。西南地区以及全国其他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要帮助这部分贫病交加的农民解决贫困问题,首先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做好,把“医疗扶贫”纳入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