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专制帝王君临天下,不仅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还要求“外夷”也“奉正朔”(遵从奉行王朝的年号和历法,表示对王朝的效忠和拥戴),即根据他登基时颁布的历法过日子记年号。明人笔记《玉堂丛话》云,常忠武王(遇  相似文献   
2.
谈虎 随笔     
无书可读,只好看报,忽见大字标题“救救东北虎”,看后方知全世界的东北虎只剩下四五百只,我国东北“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万顷林海像梳头一样梳过一遍,结果仅发现七只”,于是某省对外经济贸易厅所属土畜产进出口公司遂联合有关方面,办了一处“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几年来繁育了八十多只虎。可是一只虎一天要吃七八公斤牛肉,外加奶粉鸡蛋,八十多只虎日食万元,“中心”至今已贷款一千多万,财政补贴二百多万也已用尽,只好发“SOS”求救…… 据说新闻写作必须说明五个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和 why(何故),“救救东北虎”的最后一个W,真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虎为猫科(Felidac)中最大的种(按此可  相似文献   
3.
钟叔河 《新湘评论》2012,(24):53-53
悬檄督抚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但张伯行对来访者的贡奉,执意不纳分毫。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昆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徜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相似文献   
4.
钟叔河 《同舟共进》2008,(11):65-65
王平拍的照片和他的文章一样好,不久前他游开封,在仿古新建的"开封府衙"内,见到了刻在石头上的四句一十六个字:  相似文献   
5.
读报札记     
老朋友的好处之一是,彼此间说话不必太客气,因此有时候难免有些受不了。例如上个星期便有位还在编辑岗位上发挥余热的老朋友来信责问:“多次约稿,迄未惠允,岂吾兄于白乐天、李鸿章、乾隆皇帝之外,于今日之事,统统无话可说耶?”我从来就怕老朋友生气。有人打过一个很好的譬喻,老朋友有如口袋里的钞票,去了一张就少了一张,不能不珍惜。于是便寻来今年  相似文献   
6.
我和李普     
和李普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侯,在什么地方,己经记不得了。他写给我的第一封信,落款末云,“八月十八晨三时,半夜醒来,不复成寐,乃写此信”,年份应该是1981年,因为信中建议我将“走向世界丛书”每种前的《文与其人》(叙论)辑为一册,交给新华出版社出版,而《文与其人》的名目是1981年上半年才取用的。当时丛书还只出十三四种,《文与其人》也只写了十三四篇,有的还得补充  相似文献   
7.
过头话一例     
古语云,过犹不及。西谚亦云,真理过一步即成谬误。事实也的确如此,茶水斟满了要溢出来,肥皂泡吹大了会破,给人看相也只能恭维他红光满面,决不能说红得发紫。过头话便是说得太"过"了的话。何谓过?一是超过了事物本来的实际程度,亩产几百斤说是几千斤,写几首诗说可得诺贝尔奖;二是越过  相似文献   
8.
廿四史当然不是什么供消遣的书,但其中并不少有趣味的材料。《晋书》说,孝惠皇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便引得不少后人发笑。其实如果将虾蟆拟人化,则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喊,叫,写文章,其动机不是为官(或曰为公),便是为私(或曰为己),总难超出这“两为”的范围,惠帝之问,也并非问得完全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9.
汉口竹枝词     
去年所得书中, 有湖北出版社王君 寄赠的一册《汉口竹 枝词校注》,很值得 一读。 竹枝词自纪晓岚、厉惕斋而后,多咏地方风物、民俗民情。近代更趋通俗,间或讽嘲时事,如吾长沙清末的《抢米竹枝词》、抗战初期的《文夕大火竹枝词》(注),都是极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可惜少人注意。本编专记市井生活,又集中于百五十年前的汉口一处,自然更有意思。此时的汉口,如作者自叙所云,已是“商贾至,百货山积,贸易之巨区也”。第2首云:  相似文献   
10.
钟叔河 《学习导报》2012,(24):53-53
悬檄督抚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但张伯行对来访者的贡奉,执意不纳分毫。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昆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徜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