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钟志凌 《探索》2011,(3):129-132,165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在应对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发展,并逐步走上学科化发展道路。应对的实践说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教师对待应对社会思潮的教学态度、具备操作性强的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应确立"诚信为荣"、公正、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建立法律法规、政策政令和规章制度三级制度体系,并为制度的有效推行创建完整的运作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青年"啃老"现象的道德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年"啃老"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关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啃老"虽是青年自己的选择,但"啃老"问题却是多因素促使并日积而成。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对此进行反思,并从中找到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同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志凌 《探索》2007,(1):115-119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之中常常混同使用,但它们作为专门术语在渊源和提出的时间上有所不同,在内涵和特征等方面有相近之处,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在高校实施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则往往交叉、渗透、融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在实践逻辑上,以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治理问题及多民族国家发展问题等社会现实问题为根本导向。在结构逻辑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良好国际环境,中华民族共同体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后盾,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结构。在价值逻辑上,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切点,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原则,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钟志凌 《当代党员》2010,(10):68-69
章立早同志: 你好! 读了你的来信,我颇有感触。从你焦虑的语言中,可以读到一名高校辅导员对工作孜孜以求的责任心,对学生充满温情和关怀的爱心。你在工作中遇到的这些困惑,我非常理解,因为这些问题也是现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历程中坚持和发展集体主义,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集体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维护集体利益的首要性与注重集体主义要求的层次性相结合,坚持长远利益与随时代发展调整兼顾当前利益相结合,坚决反对损害集体利益与愈加重视保护和发展个人正当利益相结合,加强集体主义宣传教育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修昔底德陷阱”问题是关系国际交往的重大议题,如何破解其“国强必霸”的逻辑本质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威胁论”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自我”“他者”“世界”三重向度实现了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超越。新时代,坚持和平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相统一,促进一元性主导与复合型战略相协调,推进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与人类文明经验相结合,是破解“中国威胁论”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世界意义的深度彰显。  相似文献   
9.
“啃老”现象成为社会问题最早见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啃老”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一方面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物质生活丰富起来,为一批年轻人不就业也能活下去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失业或未就业的人逐年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就业观念的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