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公民意识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适应。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课题,它不仅是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整体缺乏和滞后的当务之急,而且还是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的紧迫任务。1.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增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公民意识教育的立足点是公民,涉及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胡穗  闵素芬 《湖湘论坛》2003,16(4):75-7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逐步构建了新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以论述文化建设面临的新环境为逻辑起点 ,界定了文化建设的科学地位 ,展开了对文化建设新途径、主体力量及其精神动力的深刻阐述 ,并由此逻辑地得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和谐政府的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以及和谐管理理论,和谐政府的目标指向是构建政府自身的“组织和谐”、政府环境的“生态和谐”以及政府与环境交互的“关系和谐”的政府和谐圈。政府组织和谐是指政府作为一个系统自身的和谐,主要包括政府目标和谐、政府结构和谐、政府管理和谐、政府职能和谐、政府运行机制和谐、公务员心态和谐,它是构建和谐政府的核心;政府生态和谐包括政府营造的自然生态的和谐、社会生态的和谐、精神生态的和谐,它是构建和谐政府的基础;政府关系和谐包括政府与执政党关系和谐、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和谐、政府与公民关系和谐等,它是构建和谐政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是衡量党的群众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党群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深入探索密切党群关系的新的实践环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公民意识的缺失及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素芬  胡穗 《湖湘论坛》2005,18(4):63-64
我国公民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人治观念较浓而法律意识淡薄、功利心理趋强而公德意识淡漠、自我意识趋强而主体意识薄弱。在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公民意识,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通过明确教育目标,确立实现公民主体地位的教育机制;调整教育内容,确立以法律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养成体系;拓展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改善教育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优化教育环境,努力促进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以及公民心态和谐,从而改变公民意识缺失的状况,提升人们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政府。政府和谐的基础路径是实现政府的和谐管理。政府和谐管理具有双重向度:一方面,政府对能制度化的内容尽可能地形成制度并按章办理;另一方面,对无法制度化的内容就积极营造一种“和”的氛围,使政府能够自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实行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