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的正确抉择.决不是如某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所说的,是什么“历史性的误会”、“主观意志的产物”.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由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是近代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拯救民族危亡,使中国变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许多志士仁人和广大群众,曾经前仆后继,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过许多可歌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抚今追昔,使我们产生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敬和缅怀,对毛泽东思想格外珍惜和重视。现在有人把邓小平思想和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企图否定毛泽东思想,国外也有人攻击邓小平思想是“非毛化”的产物。因此,我认为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虽然提出了许多的新思想、新观点,但其基础和根源是毛泽东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存在了70多年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历史性的衰变,是出乎人们预料的。于是,国内外非议“苏联模式”的声音不绝于耳。不仅对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甚至对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亦颇多不逊之辞。特别是那些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兴高采烈地叫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遭到了“大失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选择是“历史的误会”。可见,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苏联模式”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社会向何处去,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有没有前途的带根本性的原则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与展望陈仁庚面对西方某些资产阶级的预言家,公然断言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并武断地认为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消亡的世纪。那么,当代社会主义是不是失败了?社会主义将来会不会消亡?我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一番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崭新的重大战略决策.1978年底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在制定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决策时就形成了这个思想.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在向美国参、众两院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立场时,第一次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最初构想,他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四个层次: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基本路线的第一句话:“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就是讲这个问题。首先“领导和团结”的主语是中国共产党,因为这是党提出的基本路线,不用说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历史也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其次,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剥削阶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的灵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而得出的基本结论,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就谈不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一个良好开端─—读《邓小平改革的哲学思维》陈仁庚全国人民都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当前面临着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深入。由徐博函、杨植同志主编的《邓小平改革的哲学思维》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力图引导人们从邓小平世...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化,要求政治体制也要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必须对旧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政治民主化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大胆改革的精神,打破了人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上的许多传统观念。 一、打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