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获点滴     
陈孝荣 《党课》2007,(10):104-105
徐师傅是一个割漆匠,住在白岩的岩下。白岩是鄂西的一座大山,我的小姨、表姐也住在那里。去小姨或表姐家串门的时候,我常看见他.知道他姓徐,但从来不知道他叫什么,只好叫他徐师傅。  相似文献   
2.
陈孝荣 《中国保安》2012,(15):73-74
“尝新”是乡下农村挂在季节里的深深念想,是农民饱享口福和劳动果实之后的无尽甜蜜,更是乡亲们收获丰硕亲情、友情之后的踏实与幸福。这件属于乡村的物事,也最理解农民的心情,每年总是不辞辛劳,听话地跟随季节的脉博,在乡村里轮番上演动人的演出。农民们则在这种演出中,把最灿烂的笑容贴满了岁月的缝隙,把爽朗的笑声挂满了乡村的每一片枝叶,受了感动的乡村也因此变得更加丰腴迷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陈孝荣 《学习月刊》2014,(19):12-13
于灯下读书,是我心里最大的一抹温暖,是我心灵的原野上盛开的最大的一朵花朵。因为在灯下读书,幸福的滋味就像是世界上质地最柔软的一种物体将我紧紧地拥抱着。身边的宁静也变得异常听话,就静静地待在我的旁边,看着我,随着白字黑字和书中情节,跟着我思维的箭头在一条看不见的笕阔的路上一路前行,通往知识的殿堂,通往幸福的巅峰。  相似文献   
4.
博客与排泄     
一天夜里,我也在新浪开了博客。引发我开博客的并不是我想赶热闹,图虚荣,而是因为防盗贼。因为我的几篇文章被人抄袭给发表了。私下里我想,我把文章放在我的博客里,向别人标明这是我的儿子,你不能动,动了我会找你。我在我的博客开篇里写下了这样的话:“各位心灵朋友:欢迎光临我  相似文献   
5.
我5岁那年,家里在苞谷还没有成熟时断炊了。而恰恰在这时,我又得了急性肺炎,高烧烧得一连三天人事不醒。家家(外婆)抱着我,和我的父母以及我的两个姨坐在火垅里,唉声叹气,暗自抹泪。婆婆,我饿。我叫我的家家为婆婆。醒来之后,我见我躺在婆婆怀里,所以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向婆婆讨吃。要知道,那个时候,我可是三天三夜没进过一粒米了。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在某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中,可口可乐的总裁BrianDyson说了一段有关工作与生活中他事物间的关系的话:“想象生活是一个比赛.你必须同时丢接五个球。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然而你不可让任何一个球落地。你很快就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它掉下来,它会再弹回去,而其它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是玻璃制的,如果你让这四个球其中任何一个落下来.它们会磨损、受损,甚至会粉碎,而一旦落下,它们将不再和以前一样。”  相似文献   
7.
陈孝荣 《新重庆》2007,(1):48-48
(一)筛子原则筛子在农户里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件家具。尽管它挂在农家的板壁或墙壁上时显得极不起眼,但它的作用却颇为巨大。因为人们食用的面粉等等都得通过它的"法眼"才能进入最后一道工序:弄熟被人食用。  相似文献   
8.
于灯下读书     
陈孝荣 《党课》2014,(20):84-85
于灯下读书,是我很早就养成的习惯。我出生在鄂西一个边远的农村,那个时候家里还很穷,山里也没有通电,我的灯下读书,只能是在煤油灯下读书。当夜晚到来的时候,一盏煤油灯放在火垅里,母亲在灯下纳鞋底,我则捧着一本书坐在灯下静静地阅读。煤油灯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就像一双昏花的老眼,当我读到忘情的时候,我就将屁股下的椅子一点一点地往煤油灯下移动。有时候一直触到煤油灯下,将煤油灯打翻,或者是头发被煤油灯的火苗烧着了我才发觉。这时,母亲总会从她的鞋底上抬起头来,冲着我说:“你不能慢点儿啊?”  相似文献   
9.
恩师     
教师节来临的日子,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人生之师"。其中有个叫林文铸的,他只教了我3个字:"不放弃"。也正是因为这3个字,他成了我终身的"恩师"。因为这3个字,让我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10.
铁锅就是家     
陈孝荣 《新湘评论》2012,(18):51-51
在乡村所有的物件中,铁锅是最听话的。它静静地待在土灶上,一声不吭,乖得如同听话的孩童。只有当家的女人走近它的时候,它的热情才充分表达。平日里一直积蓄的能量,就等着女人往灶膛里添上一把柴火便爆发,并带动盆、瓢、碗、筷的热情,一起加入生活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