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建立完善而有效的法治监督制度是法治社会和实现宪政的基础与标志。本文从宪政体制下的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监督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青维富 《理论导刊》2007,(12):52-55
在民主和法治社会里,政府治理模式对于构建社会制度具有实质的意义。事实上,一个民主国家的建构过程就是法治政府的演进过程,人民自由的保障过程就是法治政府依法行使权力的过程。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构建法治政府演进的事实,集中阐释了法治政府所具有的多维性特征,并揭示了法治政府的实质意蕴。  相似文献   
3.
论责任政府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政府是现代立宪政府的多维性特征之一。立宪政府的基本要求在于,现代政府不仅是限权政府,而且是责任政府。政府依法承担责任是有效行使权力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目标。在我国,构建责任政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通过建立责任政府体系,发展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基本路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形成了各种公共行政现象,出现了美国沃尔多在《行政国家:美国行政学的政治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的“行政国家”。因此,重构现代行政精神,树立现代行政新型行政理念,适应社会的整体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新的发展时代我国政府在行政行为过程中应遵循的行政理念是:法治行政理念、责任行政理念和服务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以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法律变迁,社会的现代化必然导致法律的现代化。因此当我们在研究法律时,就必须把握法律所面临的社会语境,将它纳入社会关系之中加以阐释。从社会学家的视角而言,理解法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诠释变革社会中的法律之关键所在。当我们试图探究作为社会治理方式的法律之内蕴时,也必须解析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