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如何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是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子恢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对此进行多方面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今天探讨我国农民增收问题,仍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前期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有利的条件,也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中国经历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经历这一阶段 ,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 ,前者是后者建立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象征着马克思主义的问世,为无产阶级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目标提供了思想武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的基本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特别是"两个必然"理论,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增强人民信仰的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它深入地渗透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强大动力,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化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互动关系研究,无论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完善和发展,还是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跨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与时俱进,深入探讨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如何用先进文化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如何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是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子恢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对此进行多方面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今天探讨我国农民增收问题,仍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六个"为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实施六个"为什么"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六个"为什么"教育,应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六个"为什么"的内在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六个"为什么"内容与教材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对六个"为什么"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同时,还要重视开辟第二课堂,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和延伸,从多个方面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