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浙江教育的一大历史性跨越 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性的跨越在9月8日召开的庆祝第20个教师节大会上,省委书记习近平宣布了一大喜讯:我省已基本普及了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教育的十五年教育,成为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省份。这是我省继1997年通过国家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之后,教育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我省的基础教育也将随之从“人人有书读”的普及阶段,步入到“人人读好书”的均衡发展阶段,更大程度实现了教育公平,这是历史性的跨越。在九年义务教育向高标准目标迈进的同时,今年我省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达85%,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学校比例达87.…  相似文献   
2.
项勇 《求索》2012,(6):9-11
文章简述了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五个阶段,分析了房地产政策调控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购房者的行为。利用联盟博弈理论构建了四种主体联盟博弈收益函数模型。通过对博弈主体和收益函数分析得出了我国房产调控政策效果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金融机构会形成联盟来应对各种调控政策。因此,中央政府须选择最优管制联盟模式,加强政策调控力度,通过降低调控成本,降低房地产价格上涨给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来增加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项勇  黄锐 《前沿》2012,(4):174-175
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管理为对象,基于系统复杂性的视角,从整体性思维模式角度分析了高教质量工程管理整体发展,从过程思维模式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系统的发展性,从非线性思维模式下分析了高教质量工程管理的不确定性,从关系思维模式角度分析了高教质量管理工程的超越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论述,在我省教育系统引起热烈反响,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纷纷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堂中。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要求教育系统要走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列,要学习在前、宣传在前、践行在前,要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校园成为强音,要使之成为广大师生生动的道德实践,成为生活方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3月18日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座谈会。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市学…  相似文献   
5.
教育变局     
项勇义 《今日浙江》2008,(23):81-83
今昔对比当惊天壤之别1978,浙江全省仅有本专科在校生人数2.4万人,本专科专业94个,屈指可数的教授也已然白发苍苍。在基础教育方面,大批学生在“祖宗房”、“跃进房”、“文革房”和旧仓库里上课,其中许多是危房,严重威胁师生的生命安全。1978年,全省民办教师人数超过17.5万,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8.3%。“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茅盾故乡文盲多”,等等,  相似文献   
6.
项勇义 《今日浙江》2008,(10):48-49
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又特别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可以这样说,促进教育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途径。当然,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公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教育公平有特定含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项勇 《各界》2007,(12)
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政权,由于自身人口不多,在后金崛起初期,满族贵族便十分重视团结和利用蒙古族的力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经说过:"蒙古之国,犹此云然,云合则致雨,蒙古部合则成兵,其散犹如云收而雨止也.俟其散时,吾当亟取之."[1]于是以分化、拉拢的方式,成功争取到内喀尔喀与科尔沁蒙古,并且开启了满蒙联姻,奠定满蒙一体的基本方针.清朝建立后为了有效统治蒙古,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项勇义 《今日浙江》2007,(13):16-17
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受到了全省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9.
项勇  任宏 《理论探讨》2012,(4):95-98
在对市场主体和市场创新系统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系统动力学角度阐述了创新系统的构成.然后利用系统循环机制原理,站在市场创新主体角度对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性分析,建立创新系统的循环基本模型,并从人才循环、知识系统循环、资金循环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系统的反馈机制,认为人力、资金、知识三个动力要素的可持续性是主体创新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主体的技术创新最主要在于系统化和三个动力要素所结合形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