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8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省市蓬勃兴起。 据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40年来,以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原子能、航天、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2.
他的名字就是一些学核物理的学生也感到陌生,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可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却与他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报道向我们展示了这位科学家博大的胸怀,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3.
读者也许还记得,不久前本刊在报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时,有这样一段话:“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出来了……,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等人得到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 事情就从那时讲起。那是60年代初最艰难的岁月,某大国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使中国第一颗原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科学院最近召开的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三百多名技术科学家就技术科学怎样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认为,科学技术专家们应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决策,提供重要咨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91年是我国科技战线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年,经过千百万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紧接着,又拉开了“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的序幕。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是,科技战线各方面都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溘然长逝的噩耗传开以后,人们追忆这位有着炽热爱国热忱、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无不为之哀伤。 (一) 同我国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一样,钱三强教授在青年时代经受过国破家亡的苦难。40年代末,他从法国留学归来后,怀着“中国人准成”的坚定信念,立即投入了创建中国核科学的工作。 1948年冬季的一个夜晚,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师生们聚集在一起,欢迎钱三强回母校任教。会上,他  相似文献   
7.
1987年在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名单中,又出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谢光选。谢光选进入国际宇航界学术权威之列是当之无愧的。作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火箭技术专家,他曾经具体领导和参加了国家战略液体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特别是他作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亲自主持和参加了这一运载火箭的研制及飞行试验,和广大科技人员一起,解决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成功地发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做出了贡献。同时“长征三号”成为中国进入国际发射市场的主力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8.
盛夏时节,波光粼粼的渤海之滨出现了几十位不寻常的游客。他们是应中共中央组织部邀请,前来烟台度假的31位专家和他们的家属。酷暑季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次难忘的“强制性休息”假期。 被邀请度假的专家来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核物理、大气动力学、低温物理、工程地质、汉字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地震地质、船舶制造、石油地质、光纤通信、矿床地质、桥梁工程、电子光学、雷达、数学、遗传育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文学艺术等行业中有突出贡献的中年专家。他们前往休假时,  相似文献   
9.
横亘在日内瓦郊区的茱拉山,白雪皑皑,云烟缭绕。山下,绵延起伏的瑞士乡野碧草如茵,三五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放牧。然而人们也许想象不到,就是在这样一片田园诗般的大地的深处,人类探索宇宙和物质始元的奥秘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 不久以前,一个星期天的午后,我跟随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乘坐他驾驶的枣红色小汽车,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主楼出发,到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第二个对撞点”,参观了教授领导的L3实验现场。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0周年。20年间,我国先后成功地研制和发射了26颗人造卫星,最近又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在空间技术方面已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没有雄心壮志不行。有了雄心壮志,没有坚韧拼搏的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也不行。懒懒散散建设不了社会主义,说空话、唱高调发展不了科学和经济。只有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中国的繁荣昌盛。 中华民族是有着光辉的过去的民族,中华民族也是有光辉的未来的民族。从中国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看到这潜力的发挥向我们展示的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