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对建设小康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目标、基本内容、鲜明特色及其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作必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英雄群体和个人的不断涌现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贯穿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精神风碑。大学生英雄现象其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时代承接.是人性道德光辉的瞬间绽放,是当代大学生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真实写照,更是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大学生英雄现象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新形势下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教育,必须坚持不懈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为高校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意见和规定,为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顶层制度安排并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质增效的重大任务。为此,探索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时代特征、体现院校特色的思政课铸魂育人实现路径成为必然选择。公安院校的特殊属性和人才要求决定其必须推进有"根"和"魂"的思政课育警铸魂实现路径创新,达成学生从理论认同到情感认同,从实践磨砺到责任担当的课程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将道德建设在现阶段对人们的层次性要求进行合乎实际的科学解释,在具体实践中,针对不同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也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不仅事关见义勇为英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总结梳理了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了目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旨在对构建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体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公安院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为此,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及其基本内容,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积极探索公安院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强公安战时党建工作,对于增强公安队伍战时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确保战时重要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四川公安通过建立战时机制、推进协调联动,建强组织堡垒、发挥先锋作用,突出一线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奖惩比重、加大问责力度等举措,扎实开展战时党建工作,取得了佳绩。但是,对标新时代公安使命任务新要求,四川公安战时党建工作还需大力开拓创新,不断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必须精准把握战时党建的特点,全面构建战时党建机制体系,大力强化战时党支部建设,匠心打造战时党建名片。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是双向互动、主导与主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新时期要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观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马中全 《学理论》2014,(6):210-212,221
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要求教学过程诸要素有机结合和教学活动运行流程的整体设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构建课内实践、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践在内的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课内实践带动课堂教学,以校内综合实训延伸课堂教学,以社会实践拓展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或精神资源,其价值在于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现代性,一方面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但同时也使人陷入工具理性的深渊,导致人的异化和现代性分裂的危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出了现代性与乌托邦二元对立的误区,把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相联系,不仅实现了对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的双重超越,更将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