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书春 《求知》2007,(10):44-45
1.环境管理体制。日本政府对产业污染做出反应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方式。首先.地方政府发挥了先锋作用。巨大的政治压力促使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采取了产业污染治理对策,1964年横滨市与当地火电厂缔结了日本第一个“公害防治协定”.随后其他地方政府纷纷效仿.这些协定促使企业开发出除尘装置和排烟脱硫装置。地方政府还率先于中央政府颁布了许多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公害防治条例”。  相似文献   
2.
马书春 《新视野》2007,(3):92-93
20世纪50~80年代,面对严重的产业污染,日本走出了一条“污染—公害病—反公害运动—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被动式的、自下而上的对策反应路径,在付出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代价后,日本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法规和严格的环境标准,迫使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污染防治投资,在较短的时期内成功地解决了产业污染问题。90年代以后,为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日本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型社会建设已初见成效。日本解决产业污染的教训和经验,以及循环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实践,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