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0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 2005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学术交流活跃.就研究成果而言,据有关报刊杂志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有关论文"索引"和<新华文摘>所辑报刊目录的统计,①2005年发表的有关中国法律史及中日、中西法律史比较的研究论文近四百篇,专著数十种.2005年的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有三个特点:第一,大量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学科研究的细化和向纵深的发展,近四百篇学术论文几乎涵盖了自三代至新中国数千年每一个历史阶段,并涉及到法律所关涉到的方方面面问题.比如,宏观地研究中国传统法的内容与特点、中国古代法律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等等,应该指出的是,在宏观研究中,并不乏对一朝代或一王朝法律细致的陈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兵家在一般人的眼中,即神秘又简单,"神秘"源于那种应对瞬息万变局势的复杂理论和思维——只是兵家著作中的那些术语已足以使人如入迷宫;"简单"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总认为"马上得天下易,马上守天下难"。修文治,须润物无声,深谋远虑,如周公制礼"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捉发"。兵家,重在武备,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将一切复杂的矛盾激化后归于简单。  相似文献   
3.
马小红 《中国法学》2015,(2):220-233
中国法史及法史学的研究自上世纪初形成以来,在法学界或为炙手可热的"学科",或为可有可无的"冷门"。这种冷热两极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对学术目标的多种误读。比如,盲目地主张"创新",单纯地强调学术服务于"时势",本末倒置地将"学科"完善视为学术的目的等等。正是这种学术目标的误读,导致中国法史研究长期纠缠于方法的争论而忽视基础问题的研究。纠正学术目标误读的方式在于充分认识并尊重学术研究的规律,对基础问题的研究应在"传承"中创新;培养学人的独立品格,逐渐改善人云亦云的学风;将学科视为学术研究的途径而不是目的,以促进而不是桎梏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在法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在探讨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着向现代化转折的可能 ,传统法中的一些因子是否可以成为现代法文化发达的动力并丰富现代法文化的内容。笔者认为要论述传统法的现代化问题 ,首先应该对法的现代化标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要区别法的现代化、法律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不同含义。其次 ,要尽可能客观地阐述传统法的原貌 ,分析传统法产生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法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笔者的结论是 :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有些学者所“预设”的“规律”那样消亡 ,相反传统法在现实中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传统、理解传统 ,才能正确地解释传统、更新传统。因此在法的现代化中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自觉、主动 ,而不是回避或被动地改造传统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个多世纪以来 ,传统法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法治的绊脚石而受到责难。这种旷日持久的责难形成了种种偏见。比如在中西法的比较中习惯以西方法的理论、模式为标准来割裂传统法的有机组成 ;在论述传统法内容时局限于刑 ,而基本排斥了最具特色的“礼” ;过分强调法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法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 ,在批判传统法的同时 ,我们需要反省对传统法的态度、反省研究中所持的标准、反省研究的方法 ,以求更准确、更合理地解读中国传统法  相似文献   
6.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试论价值观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瞿同祖先生和黄宗智教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价值观在法律的表达与实际运作中的作用,从价值观与法律的关系角度解读法律的表达与实践之所以产生差异和背离的原因。能够得出这样的认识,价值观在法律的表达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在法律的运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则是导向性的。由此可以看出价值观决定着法的善恶;决定着法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凝练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提出了"勇于自我革命"与"赢得历史主动"的重要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对于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关键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小红 《河北法学》2011,29(2):10-18
通过阐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有关"君"、"臣"、"法"释义说明"关键字"在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法、律、礼、法律、法治进行解读,认为法家的法治与现代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现代的法治发展应该从传统法的精神——礼治中汲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一直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1/4左右,并且呈现长期定居北京的势头.流动人口聚集区有其独特特征,流动人口工作生活自成体系.聚集区当地经济严重依赖出租经济,成为流动人口居留的拉力因素.滞后于城市化水平的聚集区现行管理模式为流动人口定居提供了条件.聚集区流动人口在定居意愿和定居行为上呈现矛盾态势,是城市化进程中体制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