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常新问题,近期的研究强调在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统筹发展.陕西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的原因相互闻经济流量和社会流量少,关联性不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推进三大区域的互动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就成为"十一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陕西经济发展的要务.为此,应坚持多元发展、同时推进、政府主导、城市群带动、科技渗透等战略思路,推进三大区域的要素流动、经济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西产业发展演进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全成 《理论导刊》2006,(12):74-76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原因,陕西产业发展演进有其比较突出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陕西经济发展的脉络,为陕西产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切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陕西高等教育的特征1.高层次教育领先陕西的研究生教育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机构数位于全国第三名,而且陕西高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241个、博士硕士授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后流动站47个、博士授权点220个,硕士授权点663个;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室等建设或位居前列或具有学科、专业特色,在全国具有相关研究或教学的明显优势。这既是陕西高科技成果多,校办产业中高科技企业多的主要原因,也是陕西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成为支柱产业的根本基础。因而从战略发展上…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陕南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经济发展落后.研究水源地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和陕南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对实现陕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业发展和水资源环境保护入手,陕南在水源涵养地保护条件下产业发展应遵循规模化、循环化、科技化、品牌化、产业优化以及水资源补偿原则;陕南要着力培育旅游、农林特产加工、新材料加工三大产业,通过三大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既保证水资源输入地获得清洁水源,又保证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面临的资金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发展产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而产业化面临的最大困惑是资金的匮乏。由于农业是—个弱质产业,这一矛盾的解决只能依靠政府从政策上加大调控力度,从管理上提供全方位扶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区域差距逐渐加大。究其原因既与各地要素禀赋差异有关,更是由于体制转型后市场机制的循环累积效应和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偏向所致。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欠发达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增加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同时要发挥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还应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区域对口支援。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掘、培育、突出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在国际、国内和区域经济中的分工定位,发挥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将会失去一切。因而强化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就成为地区产业选择的首要任务。陕西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中,必须打造自己的市场品牌,突出自己的优势特色,克服产业发展中的误区和不足,进而加快全省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为了确定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性质,以确定其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功能性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正确把握不同的功能区定位.相应地调整好产业结构,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