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可以分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可以统称为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冲突的现实性。行政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协调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于一个良性的法律和社会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2.
行政补偿或称行政损失补偿或公法上的损失补偿,是指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合法地给特定人的财产带来特别损失时,基于保障财产权和平等负担的原则,对该损失予以弥补的行为和制度。这是一种作为权利保障与利益平衡机制的法律制度。中国行政补偿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行政补偿的专门法律体系,有关规定只是散见于单行法律、法规之中,有关行政补偿的立法还相当不成体系,不够完善,甚至说还凌乱。对于哪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政补偿的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强度偏弱、标准偏低、司法救济疲弱等问题,从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转换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服务行政的理念,逐步增强行政补偿的强度,相应提高行政补偿的标准,进一步探索行政补偿的新方式,制定《征收征用法》,强化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4.
行政补偿是一种作为权利保障与利益平衡机制的现代法律制度。随着国家职能由秩序行政向福利行政的转变,行政补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已有多年行政补偿的法律实践,但在法治建构和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二《思想政治》教材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第113页)有这样一段话:“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所谓‘官’指的是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它不包括我国的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居委会、村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了加深学生对“民告官”的理解,教材随后编写了一则阅读材料——山西省离石县公安局因违反法律程序,滥用职权被公民陈某起诉的案例,用以说明“民”是可以告“官”的,“民”是可以告倒“官”的。  笔者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比较含糊需要明确。  第一,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  …  相似文献   
6.
德国职业自由违宪审查的“三阶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景芳 《法治研究》2010,48(12):64-68
在“药房案”判决中。德国宪法法院将立法对于公民职业自由的限制区分为对执业的限制、对择业的主观限制和对择业的客观限制,强调立法对该三个阶层的限制各有不同的正当化基础,只有在前一阶层无法有效防止危害发生时,才能采取下一阶层的限制措施。这一见解后被系统化为违宪审查的“三阶理论”.并被视为是比例原则的具体化。虽然“三阶理论”对德国保护公民职业自由贡献巨大,但并非完美无缺。该理论对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富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业管制的目标是职业行为负外部性之矫治与职业市场信息不对称之缓解。职业管制的路径包括但不限于:职业许可、职业认证、侵权诉讼、税收、职业责任保险以及市场机制等。各种管制路径均有其优势、不足及最为适合的职业领域。根据科斯法经济学思想中的比较制度分析理论,为了"社会成本"最小化,选择哪一职业管制路径,取决于该种管制路径的净收益相对于其替代性选择是否享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应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知情权的涵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知情权即知政权的核心是情报公开。在建立我国知情权法律体系的同时,不应忽视对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行政补偿是一种作为权利保障与利益平衡机制的现代法律制度。随着国家职能由秩序行政向福利行政的转变 ,行政补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已有多年行政补偿的法律实践 ,但在法治建构和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职业行政许可中公众参与有其特殊的价值.首先,公众参与是职业行政许可设定中“公共利益”的基本形成机制.其次,公众参与是职业行政许可实施中的有效监督机制.另外,公众参与还是职业行政许可制度变革中的重要促动机制.因此,有必要在职业行政许可中引入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