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本文从多党合作的前提、多党合作的特征、多党合作的方针、多党合作的活动准则等维度阐述了对于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知识分子问题 ,尤其是“文革”后 ,多次就知识分子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和指示 ,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党长期以来在知识分子理论政策方面未然解决的问题 ,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以及制定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因此,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进行的一场人民战争。中国民主建国会在这一斗争中与中共团结合作,积极促使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为和平民主而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各民主党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呼于改革政治,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各民主党派的抗日救国活动和各项主张,对促进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推动全民族的抗战及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党在对知识分子问题上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党八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渐行渐明,愈来愈被重视。党的历史表明,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知识分子问题处理得当,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知识分子问题处理失当,党的事业遭受挫折,步入低谷。  相似文献   
7.
提高国民的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主观幸福的因果模型显示主观幸福是内部心理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与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女性化趋势凸现的时期,妇女的土地问题已超出了妇女自身利益的范围,成为关系农户家庭经营效益、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妇女土地承包权流失的原因,可以说是农村在高度依赖土地收益的情况和"从夫居"的传统文化下,形成了无性别差异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与政策,产生农村社会男性对处于边缘婚姻状况的女性的排挤,导致妇女土地权利产生的诱致性因素,通过村社集体行动成为事实。因此需要以社会性别为分析框架,通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将个人权利独立出来消除性别差异,改进法律规范的创设和实际执行,改变土地承包权的"户籍分配"规则,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标准,提高妇女的维权意识和维权地位,促进女性平等土地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谨防热闹过后的冷清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大力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各级党报党刊也发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消息,有的反映某地区党政领导如何重视,有的反映某地区措施可行,有的反映某地区已结出累累硕果,如此等等。可以说,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其理论著作中,无不闪耀着他的爱国之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