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前乡镇政府存在诸多问题,乡镇政府自我角色认知不清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角色认知混乱又是由于思维僵化、利益等因素造成,但从根本上是由传统制度与现代制度的矛盾所导致。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大的制度环境的改革,即推行从上而下的分权改革,建立一种民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黄彩霞 《传承》2014,(6):72-74
互联网是公民话语表达的重要平台。在网络化的背景之下,公民开始通过网络话语表达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并与政府部门进行话语互动,主动地参与到政策过程当中。网民有效掌握话语权对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作为政策主体政府的自利性、政策信息的非公共性及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的操控。公共政策常背离了其公共性,即“非公共化”。本文认为要从政策体制、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三方面保证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清代江南粮食流通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彩霞 《前沿》2007,(8):232-234
由于人口的增加、农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以及重赋和灾歉,清代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缺粮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和江南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粮食流通政策,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作用的调节,使湖广、江西等地的粮食畅顺地流入江南,从而达到了民安食足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制定中的物权法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的强调使得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界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分析,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任何一部法律都无法通过简单的条文对其加以明确的界定。在此前提下,公共利益实现过程中,私人财产权利的保护仍然可以借助物权法的明确规定、对行政自由裁量的控制、对公共利益的司法审查、征收征用法的制定以及行政救济的加强等措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