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继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后,李鹏总理又在八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并强调要抓住今后五年的关键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这一问题谈点学习体会。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障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主要手段的经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龚培兴  刘雪明 《求实》2004,2(1):30-33
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也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实践问题。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发展出了集中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处理好八个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培兴 《求实》2006,(7):83-8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应正确处理好八个关系: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关系;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政府责任与农民责任的关系;发展经济和其它建设任务的关系;破旧与立新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思想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求和途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有效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有其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出现了颇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为此,生态城镇建设应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专项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建设统筹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是我们在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主要类型龚培兴混合所有制,意指两种以上原生所有制通过并立、重组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式。在西方.混合所有制早已为人们熟悉,并起着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在我国,混合所有制尚属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新范畴,其性质、特征、类型,发展趋势等并没...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融合。当前,各地城镇化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城镇化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在转型过程中,生态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观念更新、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等多重压力和挑战。如果推进方法失当,生态城镇建设就有可能成为资源消耗最多、环境压力最大的生态“黑洞”。这就需要我们深刻把握生态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借鉴国内外生态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生态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龚培兴 《求实》2002,(7):4-7
阶级和阶层问题 ,是新时期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研究阶级和阶层问题 ,应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抛弃“左”的和僵化的观念。阶级和阶层是分析社会问题的不同范畴 ,在今天更多地运用阶层这一范畴是必要的和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