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辉 《学理论》2013,(14):323-324
语感即对语言的直觉感知能力,预感能力是判断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运用是否正确得体的一种检验手段。预感能力强就不用费尽心机地对每一句话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衡量与验证,听力理解无障碍,表达流利顺畅;语感能力差就会出现言语交际断断续续的现象,无论是从听、还是说这两个方面,都不能顺利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心理测试技术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其测试理论历经了谎言测试、欺骗检验到现在的心理信息测试三个阶段。心理测试的有效性已在国内外长期而广泛的应用中得到证实,然而其理论尚不成熟,处在完善阶段,这也是测试结论在我国不被当做证据采纳的原因。沿着被测人接受测试时的心理过程来分析其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分析得出:注意、记忆、情绪是其心理机制,其生理机制涉及朝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自主神经系统以及相关脑区。  相似文献   
3.
激情犯罪是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或人身受到攻击,人格遭到侮辱后,处于难以抑制的兴奋冲动状态下实施犯罪,在此状态下,人的正常理智被削弱或丧失,表现为认识范围狭窄、自我控制能力削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其具备突发性、不计后果性、随意性、暴力性和情绪失控等特征。而药家鑫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意识清醒,知道自己行为的目的性,属于观念狭隘的应激犯罪。加强激情犯罪的立法,才能不错过一个真正的激情犯,也不放过一个弄虚作假者。  相似文献   
4.
乔辉 《刑事技术》2011,(5):10-14
在多导仪测试中出现的“反测试”会干扰测试人员对图谱的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对抗型和功利型两类反测试者,发现其反测试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抑制相关问题(靶问题)的反应或增强对准绳问题(背景)的反应来实施,最常用的手段是体能性反测试和精神性反测试。针对其反测试的方式和手段,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乔辉 《法制与社会》2014,(7):123-124
随着车辆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交通事故亦越来越频发不断。交通事故诉讼日益成为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案件之一。在这些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件中,其中有一类型出现在其中,那就是好意同乘交通事故案件。好意同乘交通事故就是同乘者无偿搭乘他人的车辆,主要由车辆提供者原因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鉴于国内法律并没有关于此类案件的法律规定,本文对部分地区人民法院对于此案件的处理方式和规则进行了调查,并对此类案件进行的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犯罪嫌疑人的供词在解决刑事案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外有三种评估嫌疑人供词真伪的技术,其中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和真实监控是针对口头陈述的内容分析,而科学内容分析是针对书面陈述的。在一份虚假的陈述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是虚构的,也有真实的内容;在评定材料时,应综合运用三种技术,评定的最终目的不应是孰真孰假,而应是材料中的哪部份可信,哪部份可疑。  相似文献   
7.
犯罪嫌疑人的供词在解决刑事案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虚假供述的心理原因和心理过程,结合回顾前人研究,发现有五条线索得到许多研究的支持,其为:1.较少有自我参照代词;2.过分概括的词语;3.避免直接回答;4.较少具体提到人、地点和时间;5.通常含有较多的不相关信息或多余细节。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测试中,被测人会采用某些手段来进行反测试。反测试者可以分为对抗型和功利型两类,其反测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抑制相关问题的反应或增强对准绳问题的反应来实施。针对其反测谎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在测前谈话和测试阶段分别采取让被测试者加强回忆、增加硬件设施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乔辉 《学理论》2013,(17):297-29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步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工作也成了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在英语的学习中,对于母语与英语的关系,一直存在诸多争论。从英语教学的目的入手,简要分析了英语教学和母语的关系,以及母语对英语的促进作用,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认知脑电测谎一般采用案件图片刺激或者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字词句来研究。对汉字和图片的ERP相关研究发现了二者都存在新旧效应,但也发现了二者诱发的特异性ERPs成分在潜伏期、波幅、频率等上不同,存在"图片优势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大脑对两种性质不同的刺激材料的认知加工过程差异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二种刺激材料的差异研究探讨了在民事和刑事案件中面对不同情况下选择何种刺激材料才能更好地引发目标刺激的反应,有效地提取、识别出特异性目标脑电特征,从而提高检测被测人大脑中是否具有案件相关信息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