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发生在清朝末年的同治中兴,虽在形式上保全了清政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权组织形式,但其政治体制模式却遭到结构性破坏———中央集权权力向地方督抚下移,而中兴所倚重的中兴名臣仍然抱持儒家封建政治伦理,造成清末政治体制模式与政治伦理相互悖离,双方均失去了在政治建设中的合法性和积极意义。其矛盾运动的结果,使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新陈代谢的过程曲折而漫长,甚至迂回不前,并出现晚清政局特有的征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在比较现代化研究中出现的否定中国海洋文化的论断,可以从历史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构成方面,从中华民族在形成与发展中获得海洋物质给养、与海洋民族的互动方面,从中华民族对依托海洋生活模式的尊重、认同与融通方面,从中华文化对海洋文化的好奇、探索、兼收并蓄方面,从海疆文化、海疆开拓与保卫等方面予以反驳,从而证明中华文化具有海洋文化因素,中华民族与海洋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如果想追寻中国历史的足迹,就去翻阅中原的岁月长卷;如果想读懂中国,就去剖析中原。一定程度上,中原就是整个中国的缩影,中原文化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原的起起落落构成了中国的历史长河。“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这是文化交流的规律。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正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面貌,向世界打开一扇窗子,向世人证明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面对历史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依然亘古不变地矗立在那里,滋润、护佑着她的子民们。而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开发中原文化,并通过开发中原文化重塑河南形象,提升中原地区的品味,振兴河南,乃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偏僻农村弃之不用的太师椅、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金水河畔回荡的豫剧唱腔、全国一流的河南博物院,无一不是中原文化的折射。如何充分开发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中原文化发展与振兴河南紧密结合,已是当务之急。闻名全国的“梨园春现象”就是一成功典范,既发展了豫剧,又推动了河南的振兴,同时又通过这一栏目折射、体现着中原文化的魅力、亲和力。外地人来河南主要是看什么,不是看河南别的,主要是看河南的文化,如何开发、挖掘中原文化,通过文化的亲和力,利用文化的渗透力、影响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至80年代,正逢列强瓜分中国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上现代意义的诸民族国家地位确立之时,传统封建国家对固有版图的捍卫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疆土保证。从对左宗棠西征军费之收支以及周期性变化的考察,考量晚清政府于风雨飘摇中维持西北边疆的统治实力,从而勾勒出清末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基本方略与战争步骤,对清末中央集权封建政府治边实力可以有一个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