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已经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与此相应,需要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需要的满足使潜在的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生态需要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因为生产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物质”需要,而使“文化”需要问题凸显.“两个文明”语境中的“文化需要”实际上包括了“五位一体”中的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和生态需要,它是一种“人文化成”意义上的“文化”需要.需要结构的这种转变对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文化的产业化不仅将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为社会结构的转型、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何亚娟 《群众》2017,(21):56-5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业态,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应当确立从"农田到餐桌"全时段、全过程、无缝隙监管,设立一个权威、独立、高效的协调机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并加强沟通协作;构建事前的风险评估预警、严格的全市场准入和认证认可制度;健全事中的食品召回机制;加强事后对监管人员的刑事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坚持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致力于寻找一种切实而有效的政治治理原则,也即是寻求一个能够把公意作为最高原则而行事的政府形式。社会契约为政治权力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合法性基础,它的主要功能则是建立一个能够表达公意的政府。本文以《社会契约论》为思想基础,从历史依据、理论基础、现实需要和制度保障几个方面来对公民参与理论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和主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一部分,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涉及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的高度总结和凝练。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从制度原则、治理格局、关键向度、目标战略等方面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的核心要义,成为维护民族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多民族和谐共生,以及聚合各民族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致思于世界与人类发展,并为之实践奋斗。其设计勾画的由"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新亚细亚"(区域共同体)到"世界联邦"(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体发展图式,体现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