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梁漱溟早期创造观与他领导的乡村建设实践之间有着内在关系,这对我们今天认识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兰日旭 《长白学刊》2013,(1):96-100
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经济变迁过程中的政策取舍尽管充满曲折、出现过某些悲剧性事件,但基本遵循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路径方式。在政策的重要转折关头,党和政府采取了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倒逼"农村经济政策择取的策略,以使农村经济服从核心目标;而农村经济政策一旦选定,又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政策的推行上持续深化发展下去。农村经济政策的择取,显然受制于中国工业化或自我重塑过程中的资源转移和矛盾转嫁,具有中国经济现代化特色特征。  相似文献   
3.
林庆元教授著<福建船政局史稿>一书的增订本与初版相比,增加了概述及福建船政局历史研究述评、福建船政局造船一览表、福建船政局所造舰船蒸汽机概况表等方面的内容,使读者更容易把握全书,通过它,能使人们了解到更多的资料及目前有关船政局史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确立了“劳资两利”的政策,化解非公有制经济内劳资关系紧张的局面,其效果是明显的,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同时,该政策的推行对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劳资关系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主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团结带领人民在历史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得到历史性拓展。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将更加坚定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信心,更加奋发昂扬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