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校事业发展的新里程 有效履行历史使命,是党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党校教育工作者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才能担当新世纪新阶段党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我国社会出现一个生活遭受挫折后无信心希望、无法纪意识、无精神信仰的“失意群体”,这类人群极易走向极端,危害社会。我们应该及时将“失意群体”的生存状况问题提到日程上来,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打造、完善失意群体“心理疏导机制、利益诉求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四位一体的保障平台,全面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身心健康水平。这其中很重要的是加强对“失意群似的情感教育,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心理疏导机制,来逐步实现对这个群体的消融。  相似文献   
3.
诉讼时效期间的形成及其演变取决于以下因素:权利方与相对方各自的安全追求及其相互博弈互动,社会对效率价值的追求以及不同时期立法对安全与效率价值的不同侧重。本文通过对历史的考证和现实的观察,认为:我国民法诉讼时效制度侧重于效率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最后对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5.
教育乱收费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在不少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乃至成为“痼疾”呢?笔者认为,教育乱收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收费规定为“可收取学杂费”。按理讲,九年义务教育应带有国家强制性的免费入学性质。因立法留有口子,学校的各种收费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口子越开越大,收费金额越收越高,收费项目也日益增多。教育收费体制本身弊端较多。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主…  相似文献   
6.
目次一、从单一经济法律关系到复合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法复合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纵观目前经济法学界,由于拘泥于传统法理学特别是传统民法的一般思路和结论,所以,关于经济法权利(力)义务的研究,大都从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及对等性质出发来阐释经济法上的权利(力)义务——经济权利(力)与经济义务;另一方面,虽  相似文献   
7.
我们受湖北省商经学会委派,加入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查组,于5月8日至17日赴老河口市,对该市的商品流通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老河口市坚持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市)经济发展道路,成就令人瞩目。在商品流通领域,老河口市从单一的商业系统小流通圈子里走出来,通过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国合商业系统、工业自销系统、社会商业系统、集市贸易系统相结合的大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8.
鉴于主流的经济法既往研究过于倚重价值论范式及其所造成的对经济法实践操作能力的消极影响,本文立足于转型中围社会的“共时性”背景,选定其中一个非常具有社会影响和法律分析价值的农村民间金融个案一河北大午农牧集团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依循严格的法条主义的实证分析范式,探究了“三农”转型背景下农村民间金融所面临的司法制度困境。其深意在于通过对分别代表私法(民法)和公法(刑法、行政法)两种立场的控、辩双方论证思路的分析实证检视,尝试性地思考与回答了经济法对于类似制度困境的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9.
4月下旬,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悍然宣布将向台湾出售“基德”级导弹驱逐舰、柴油动力潜艇、P—3C反潜巡逻机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兴奋之情,溢于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雇工人身损害事件的频发且趋升,特别是雇工人身损害赔偿在自然人的普通民事赔偿与劳动者的特殊工伤损害赔偿之间的徘徊不定,使得雇工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定性开始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紧密相关,进而成为当前理论和司法实务界的一个难题。本文认为雇工具有身份复合性和性质特殊性,对雇工及其人身损害案件,不能片面依赖工伤保险或民事赔偿的统一调整模式来完成,应该采取“语境化/类型化/案例化”的方式处理;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之间有必要建立协调和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