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彪 《群众》2013,(12):80-81
一个人若选定了远方,奔跑再快也不能迷失方向,无论行走多远,也不能忘记出发时的理想。在通往理想的路上,不可能永远是通途坦道,更不可能一直收获鲜花和掌声,既有通往不同方向的岔道,也有干扰和阻碍前进步伐的各种陷阱和诱惑。有时需停下来,让自己休整一下,拂去身上的尘土,  相似文献   
2.
刘永彪 《群众》2010,(10):61-62
<正>人们由陌生到熟知的城市突发公共危机,具有"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危机诱因多,治理难度大,破坏力强,国际影响大。目前,如何科学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课题。从我国看,亟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科学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执政党的战略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战略高度上系统地概括了新时期执政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地预测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趋势,是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蓝图。也是在战略全局上把握机遇和以创新行动化解一系列风险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永彪 《唯实》2014,(11):57-5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标志着在经历了两年的广泛关注后,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金融业态的发展和监管已然进入中国政府高层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国,不仅存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同一省辖区域内也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以及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和本质的科学发展观与重大新举措。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人为本”的提出,对我党执政治国的实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的人本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整个科学发展观联为一体,具有崭新的科学内涵和内容。这一新的人本观与以往“人本主义”等思想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从活生生的历史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反观劳动价值论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公有制问题,说明坚持与时俱进对理论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刘永彪 《群众》2007,(1):41-4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因工程,目前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地方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国台湾的新竹作为分析对象,并从中寻找对我国高新区发展有益的启示。美国硅谷——世界高新区之母硅谷(Silicon Valley)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产业基地,集中分布着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年产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目前全美前500家高科技公司中有61家在硅谷,全球100大电脑公司中有1/5来自硅谷。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硅谷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9.
刘永彪  刘晓曦 《群众》2021,(2):31-32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内在要求所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进入新发展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和殷切期许,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刘永彪 《理论前沿》2004,2(15):28-30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全国人民都知道他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并非人人都知道他为中国国家体制的现代化和正常化作出的巨大贡献。阐述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和实践的论著早已汗牛充栋,研究他关于国家体制建设理论与贡献的文章似乎不多,本文想在这方面作点尝试。一、旧国家体制的主要弊端1980年8月18日,似乎是个平凡的日子,却因为一位老人的讲话而使这个日子在历史上定格。这个老人是邓小平,那篇讲话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在那篇讲话里,深刻地将一次国务院人事变动提高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