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主动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国家和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 TQM为基础 ,阐述了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人”的智慧与潜能的应用与发挥 ,要以树立人本管理思想为前提 ,以建立和谐健康的组织结构为组织保障 ,以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关键 ,以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核心 ,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山东省1981—2007年的人口城镇化率和服务业就业水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ADF检验和戈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服务业就业水平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但城镇化对服务业就业水平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更好地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就业水平的提升,从而引导服务业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有必要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做好城镇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建设,增强大城市的辐射集聚能力,按照功能导向原则促进城镇化进程,进而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英基 《理论月刊》2012,(3):126-129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已有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协调、产业跨区域转移、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的,主要说明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征分析,明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入和细化研究依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鲜明的伦理特性,所以有着自身的伦理动因:慈善、人道、公平正义及公民权利,但在运行各环节中又出现伦理缺失,主要体现在制度差异、效率与公平的失衡和政府责任的空缺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伦理视阈下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及对我国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美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50至80年代的快速经济增长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之后,受到经济增速滞缓、贫富差距拉大、外资依存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的缠扰,而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由此人们称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在历经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在2010年人均GDP已超过3800美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